文/涅阳三水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每一次想到木心,脑海里就蹦出来这句话。
这句话之后,又蹦出另外一句话:“无力改变身边的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
间隔很多年岁月的两句话,如今却让我感受到一样的内质,那就是对这个社会的深爱。
《文学回忆录》是木心耗时5年的文学长征,读着他封面上的这段话,心里就觉得格外温暖。
这些句子,让我想起了《燃灯者》,想起了《南渡北归》,想起了《巨流河》。
读着那些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学史,仿佛和陈丹青一样,坐在木心的面前,听着他出门激情的声音,讲述他对于文学的见解。
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想起了胡兰成,那个在文学史上有了极大争议的人物。
此刻,我却觉得他们两个身上有共性,那就是对于文学的奉献。
对于文学史,木心有这样经典的表述: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需要有所牺牲的。
。。
木心说,文学是可爱的,读着他的讲述,不如说,文学是灵动的。
这本书,是木心的读书笔记和精神自传,像散文诗般轻松自由,却随处可见智慧的闪光。
从古希腊到先秦,从文学跨到哲学、美学,娓娓道来,金句纷披,让人叹服。
叹服木心的深厚学养和沉淀的激情,只是,如同陈丹青所言,木心的语气是平静的,可是内在的灵魂一点也不平静。
我始终相信,木心的心内,那条文学的河流,一直在流动着,只是碍于木心性格的内敛,它的奔腾只是默然罢了。
捧读着,感觉着木心就是在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巡礼,对文学史一边走一边评点,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神对决。
这部作品,透着几分灵动清秀,甚至调皮,像青花瓷般雅致清新。
陈丹青说:“结结巴巴,总能讲完,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
穿越岁月的长河,聆听木心声声慢讲述文学史,抽丝剥茧般地浸润,让我们逐渐褪去身上的不良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
木心的一生,可谓是波澜起伏,历经磨难,几度被捕入狱。
在书中,木心偶有提起,但他不控诉不怨恨,只当作一场别样的人生体验,慢悠悠进行讲述。
后来木心“六十而立”,赢得了越来越高的世界声誉,用他慢的特点,作文了文学大亨的地位。
“文学也是人学”,是木心一直坚持的观点,他讲文学,内化为一种生活底蕴。
在书中,他将文学与人性和生活等勾连起来,从作家和作品中,窥见背后的人生故事。
木心也是热情洋溢的诗人,“从前慢”的诗歌,国人皆知,他愿意做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在轻浮躁动的年代,木心为自己筑起一座精神木屋,文学、诗学、美学,都是他用来化育心灵的武器。
试想,每个人,如果都能够用丰富的内心世界,去投射不一样的现实生活,那么,荒寒无趣的日子,便也生动活泼起来。
这么说,木心所言“生活是活泼的”,是有道理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践行的。
。。
《文学回忆录》中,木心在讲述世界文学史的同时,夹杂着文学和美学批评。
以此可以说,木心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家。
他以艺术家的才华和视界,让文学、艺术、哲学、,美学、诗学、历史等领域在一个平台上旋转飞舞,相互碰撞融合,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与美的熏陶。
如此这般,木心高贵的灵魂,就在艺术的氛围中,激荡升华出来,直接与生命体验对接。
“艺术最上乘的,是陶渊明、莫扎特的那种东西。”
木心追求的,是那种纯粹的,自得其意的精神贵族,宠辱皆忘。
他只沉浸在艺术王国中,他是自己的王。
木心一辈子,经历过太多的不幸,在他慢悠悠的讲述中,没有感受到悲怆与哀伤。
相信,他是将苦难化作了艺术的注脚,他是将牺牲看作是精神富足的必要对价。
所以,我们有理由说,这部作品,是木心与文学、与艺术,最为亲近的一次彰显,也是一次精神自传。
。。
有些章节,有些句子,反复阅读,反复用自己的内心审问,读木心到底是为了什么?
眼前又划出开头那个句子——“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对这个存身的时代,无论如何都是有感触的。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木心沉浸于文学世界也好,艺术世界也好,都在给我们指引一种方向,让我们沿着这个方向,可以寻找到那个自己向往的世界。
木心就是一场慢,慢的阅读,慢的回味,慢的行走,慢的讲述,用慢把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凭借,做了深刻的讲述。
让我们也能够慢下来,用自己触摸到的方式,去适应这个世界,然后留下一种属于自己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