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昭11
当整个世界与你不同,你活在世界边缘的时候,你会是什麽样的心态 ?你又会有怎麽样的行为?
当我读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本关于中国诗人海子的传记的时候,我对海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海子的形象再一次,深深的在我的脑海里印记。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海子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也许是孤独、忧郁的,对于他最终的卧轨自杀人们存在的更多地是批判和不理解的思想,他拥有北大的文凭,在人大里面做一个教师,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对他的行为,当初我也着实不能理解,但是,当我真正看完它的一生生活的时候,当时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选择和他同样的道路,生活中的感同身受,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吧。
海子是现实生活和思想精神双重的孤独者。在现实生活中,他几乎没有朋友,他无力于现实的争斗,现实对于他,也是如此的冷漠,他没有办法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的孤寂、不理解全部打包深藏在自己的心底,经过酝酿全部倾诉在自己的诗歌上面,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所名气的他,作品也是被世俗冷落的,他的思想与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完全“被”生活在世界的边缘,迷茫中看不到世界亦看不到自己。
他受着精神上的无限打击,现实生活没有给予他想要的同情,思想上,就连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他自己,精神的折磨让他走到崩溃,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你做了一件事情,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而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他人无法理解,可是就连你自己也无法理解你自己,这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所以在面对人生苦难的时候海子选择了与现实伦理道德“好死不如赖活着”相背的解脱方式,他没有向现实屈服,勇敢的走向人生的 边缘,我想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脱方式。
海子,这个深受争议的人物,在现实当中被人们批评着,被人们同情着,被人们理解着,他的人生结局,不失为我们当代社会的悲剧,可是无论怎样,对于逝者,我们更多的不应表现在对他的个人问题上,而应该以点推面,更加的关注这个我们还生活着的世界,分析他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拯救更多的生灵。
更高的哲人独处 着,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当我读完《遥远的救世主》时候,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原型人物,并深深的为他折服,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不是人的人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他超脱了世俗的眼界,不再为世俗羁绊,活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他同样的孤独,但只是现实的孤独,是他对世俗不屑的孤独,是他把现实边缘化了,他和他妻子的生活只有半年的时光,结果他的妻子逃离了和他一起的时光,也许他妻子的无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而他本人依然美好于世界。
他不是人,你可以将他理解为鬼、魔,但绝对不是人,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背离,说鬼话,用鬼的思维来办事,他妻子曾说,他永远不会与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与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到了快要被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这就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他理解自己,对于世俗他也包容理解,只是世俗无法理解他生活的境界,高处不胜寒只能活在自我的孤独之中。
有同学说,连他的爱人都无法与他生活,他是如此的孤独者,那麽他活在世上还有什麽意思呢?我只是淡淡的回答道,你只是不懂他的境界。
他活在世界的边缘,但却活在自己的中心,他找到了自己完美的解脱方式,但那方式并不是到没有知觉的天国,而是怀着对传统文化的自卑感,在一个不为人识的界里,没有主义没有观念冲突,一个人静静的活着,完美的追求着精神的解脱。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现实环境不是我们所能轻易改变的,两种孤独最终也有两种不同的解脱方式,现实社会也许存在千万种你不如意的地方,但你自己可以选择你自己的活法,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东西,便是求得一生的心安。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物质充实的时间里,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想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要在现实中迷失自己。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无所不奇,芸芸众生,各有活法,无需追寻他人的踪迹,活好自己便是真理。
下面是一首作者的诗《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堂前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