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灯节,小镇里每年固定的节日,不知源于何时,向晚至深夜犬吠声熄,千灯争胜,万紫千红,目眩神迷,仿似银河星海,使人短暂忘却俗日里的人间烟火。
这是哪一朝哪一代呢?其实小镇处在哪一个时空并不重要,因为不论何年何月,人们都有各自的喜怒忧愁,经历生老病死;大多数人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仰望同一轮清冷的明月。
人群熙攘而不吵闹,岁月沉淀出的稳重气质在这体现。灯节吉日,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乐趣,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品味,前者三五结伴,蹦蹦跳跳;后者一人独行,闲庭信步。
他是独行者中少有的年轻人,携着淡淡忧伤,径自走着。喜乐的原因大多雷同,悲伤的背景却不竟相似。每个人都像是一本小说,带着不同的故事,开篇猝不及防手忙脚乱,情节或平缓或跌宕,即使是变故也归结在情理之中,结尾也总是耐人寻味,从没有一个活着的人知道人生写下最后一笔后真正的去处。
人生不过如此,少年你又为何忧伤呢?比起这些绚烂的灯光,他的回忆像是一缕颤抖的烛光,微弱而不惹人在意:一年又一年,他与她在灯节不期而遇,本来就不甚熟悉,彼此的人生也不会有过多的交集,但她的一个眼神还是能在他心里激起千言万语。‘你也在这看灯会吗?’‘嗯啊!’问和答都显得多此一举,但不这样,又用什么来填补这段空白和尴尬呢。这样的对白不是嘘寒问暖,也好过点头之交。但心里却是怅然若失,就在他与她擦肩而过的一瞬之后,找不到另一个话题的那一刻。
夜渐渐深了,人群也渐渐倦了,灯火似乎都显得暗淡了,街道上徒留些意犹未尽的三两人群,这时夏末的那一丝秋凉才好趁机耀武扬威,卷落叶,凉客茶,沁人心。
读书千卷,仍不解红尘中事;穷思数年,方懂人生百态。他自这冷清的灯会余景中走过,不再过问自己心里的回忆,携着这淡淡的愁绪,或许他已懂得平淡的忧伤也是一种清欢。
这些年,他心中的她不过是承载了那时年少无知对未来幸福的一切憧憬罢了。自然形同陌路,自然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