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四岁的女儿在打羽毛球。
陪她的是一位有耐心的阿姨。
我没有见过比这更悲惨的比赛,也没有见过比这更卖力的比赛。
她连发了七八次球,都失败了。球拍艰难地扣击在羽毛球的“羽毛”上,羽毛球疼痛似的跌落在地上,胆怯似的守着女孩的脚步,不愿跨过线去。有时候,羽毛球太怕疼,慌张地躲开球拍,直接落在地上。面对失败,她没有一点气馁——年纪尚小,还没有学会气馁。她一次又一次重新挥动希望,迎接挑战。
这挑战,会在发球失败上终结吗?
她突然灵机一动,直接用左手把球甩了出去——这是一个创举。不就是让球飞出去吗?成功了!她欣喜地笑了。
接下来最难的是接球了。眼看球在一个位置,把球拍挥过去,球拍到位了,球却又改变了位置。羽毛球真是很调皮的样子。羽毛球一次次地从球拍外失落到地上。对于一个只有四岁的孩子来说,眼手协调的能力要控制飞行的羽毛球,很难,很难。
好在对面的阿姨很细心,把球发得更低了,专门对着小朋友球拍的位置发球。
小朋友因为接球的时候能碰到球了,感觉很带劲,眼睛瞪得大大的,明亮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羽毛球。
羽毛球,没有因为小朋友的努力而变得温顺。
一次,一次,又一次……羽毛球一碰到球拍,没有例外,都掉在地上,成了死球。
面对这么惨烈的打击,小女孩,没有悲伤,没有急躁,也没有放弃,一次次捡起球,永远抱着希望。
初生的牛犊不畏虎;人之初不畏失败,不畏辛苦。
是努力的进步,也或许是碰巧,终于接住了一个球,羽毛球调转一百八十度,在力的作用下,飞过中间的界线了。小女孩兴奋至极,高兴得跳起来!
一瞬间,她在脑海里给自己开了一场盛大的庆祝会。
在胜利的鼓舞下,越战越勇,小女孩玩得更起劲了!满头大汗了也不懈怠,也不休息。
在无数次失败中,偶尔又接住一个球。
偶尔,又!又!又!接住球了。
……
为了接住更多的球,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值得。
表面上看,这是不断惨败的比赛。可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过程,仅仅半个小时过去了,小女孩接住球的概率提升得太惊人了。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进步,小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现的学习力,叫人惊叹。如果我们扫描一下她的大脑,就在这段游戏活动中,她的脑神经产生了众多新的连接——新连接的数目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二天,我又见到这个小女孩。她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大哥哥讲:“我们去打羽毛球吧!我学会打羽毛球了!”她眉开眼笑,眼睛万丈光芒,自信满满,快乐十万分。
作为成年人,我们往往低估了小孩子天生的学习力。也失去了这种百折不挠的学习状态。可能是我们太讲理性,也可能是我们会有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能还原成小孩的心态,我们的学习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爕皛䲨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