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例模式
确保某一个对象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程序提供这个实例。
优点
- 由于单例模式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实例,减少了内存开支,特别是一个对象需要频繁地创建、销毁时,而且创建或销毁时性能又无法优化,单例模式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 减少了系统的性能开销,当一个对象的产生需要比较多的资源时,如读取配置、产生其他依赖对象时,则可以通过在应用启动时直接产生一个单例对象,然后永久驻留内存的方式来解决。
- 避免对资源的多重占用。如避免对同一个资源文件的同时写操作。
- 单例模式可以在系统设置全局的访问点,优化和共享资源访问。
缺点
- 单例模式一般没有接口,扩展困难。
- 不利于测试。
使用场景
- 要求生成唯一序列号的环境。
- 在整个项目中需要一个共享访问点或共享数据。
- 创建一个对象需要消耗的资源过多,如要访问IO和数据库等资源。
- 需要定义大量的静态常量和静态方法的环境。
实现
懒汉实现方法,即实例化在对象首次被访问时进行。可以使用类的私有静态指针变量指向类的唯一实例,并用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获取该实例。同时需将默认构造函数声明为private,防止用户调用默认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class CSingleton
{
private:
CSingleton(){};
static CSingleton* m_pInstance;
public:
static C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m_Instance == NULL )
{
Lock();
if (m_Instance == NULL )
{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UnLock();
}
return m_pInstance;
}
};
此处进行了两次m_Instance == NULL的判断,是借鉴了Java的单例模式实现时,使用的所谓的“双检锁”机制。因为进行一次加锁和解锁是需要付出对应的代价的,而进行两次判断,就可以避免多次加锁与解锁操作,同时也保证了线程安全。
上面的实现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提供删除对象的方法。一个妥善的方法是让这个类自己知道在合适的时候把自己删除,或者说把删除自己的操作挂在操作系统中的某个合适的点上,使其在恰当的时候被自动执行。
我们知道,程序在结束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析构所有的全局变量。事实上,系统也会析构所有的类的静态成员变量,就像这些静态成员也是全局变量一样。利用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在单例类中定义一个这样的静态成员变量,而它的唯一工作就是在析构函数中删除单例类的实例。如下面的代码中的CGarbo类(Garbo意为垃圾工人):
class CSingleton
{
private:
CSingleton(){};
static CSingleton* m_pInstance;
class CGarbo
{
public:
~CGarbo(){
if(CSingleton::m_pInstance != NULL)
delete CSingleton::m_pInstance;
}
};
static CGarbo garbo;
public:
static C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m_Instance == NULL )
{
Lock();
if (m_Instance == NULL )
{
m_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UnLock();
}
return m_pInstance;
}
};
类CGarbo被定义为CSingleton的私有内嵌类,以防该类被在其他地方滥用。程序运行结束时,系统会调用CSingleton的静态成员Garbo的析构函数,该析构函数会删除单例的唯一实例。
饿汉实现方法:在程序开始时就自行创建实例。如果说懒汉式是“时间换空间”,那么饿汉式就是“空间换时间”,因为一开始就创建了实例,所以每次用到的之后直接返回就好了。
class CSingleton
{
private:
CSingleton(){};
static CSingleton* m_pInstance;
class CGarbo
{
public:
~CGarbo(){
if(CSingleton::m_pInstance != NULL)
delete CSingleton::m_pInstance;
}
};
static CGarbo garbo;
public:
static C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m_pInstance;
}
};
CSingleton *CSingleton::m_pInstance = new CSingleton();
2. 工厂方法模式
介绍
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产品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何时使用:我们明确地计划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时。
如何解决:让其子类实现工厂接口,返回的也是一个抽象的产品。
应用实例:
- 您需要一辆汽车,可以直接从工厂里面提货,而不用去管这辆汽车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及这个汽车里面的具体实现。
- Hibernate 换数据库只需换方言和驱动就可以。
优点:
- 一个调用者想创建一个对象,只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
- 扩展性高,如果想增加一个产品,只要扩展一个工厂类就可以。
- 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缺点:
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使得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使用场景: **
- 日志记录器:记录可能记录到本地硬盘、系统事件、远程服务器等,用户可以选择记录日志到什么地方。
- 数据库访问,当用户不知道最后系统采用哪一类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可能有变化时。
- 设计一个连接服务器的框架,需要三个协议,"POP3"、"IMAP"、"HTTP",可以把这三个作为产品类,共同实现一个接口。
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创建类模式,在任何需要生成复杂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复杂对象适合使用工厂模式,而简单对象,特别是只需要通过 new 就可以完成创建的对象,无需使用工厂模式。如果使用工厂模式,就需要引入一个工厂类,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实现
简单工厂模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void draw()=0;
};
class Square : public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cout<<"This is a square."<<endl;
}
};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cout<<"This is a rectangle."<<endl;
}
};
class Circle :public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cout<<"This is a circle"<<endl;
}
};
class SimpleFactory
{
public:
typedef enum ShapeType
{
ShapeSquare,
ShapeRectangle,
ShapeCircle
}SHAPETYPE;
Shape* CreateShape(SHAPETYPE type)
{
switch(type)
{
case ShapeSquare:
return new Square();
case ShapeRectangle:
return new Rectangle();
case ShapeCircle:
return new Circle();
default:
return NULL;
}
}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SimpleFactory* myFactory = new SimpleFactory();
Shape* myShape = myFactory->CreateShape(SimpleFactory::ShapeCircle);
myShape->draw();
delete myShape;
myShape = NULL;
delete myFactory;
}
上述实现需要手动释放申请在堆上的内存,可以利用智能指针实现自动释放。
工厂方法模式
拥有几个工厂,都派生自同一抽象工厂类,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
C++设计模式——工厂方法模式
class AbstractProduct
{
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ion()=0;
};
class ProductA : public AbstractProduct
{
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ion(){
cout<<"This is A!"<<endl;
}
};
class ProductB : public AbstractProduct
{
public:
virtual void operation(){
cout<<"This is B!"<<endl;
}
};
class AbstractFactory
{
public:
virtual AbstractProduct* createProduct()=0;
};
class FactoryA : public AbstractFactory
{
public:
AbstractProduct* create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A();
}
};
class FactoryB : public AbstractFactory
{
public:
AbstractProduct* create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B();
}
};
int main()
{
AbstractFactory* myFactory = new FactoryA();
AbstractProduct* myProduct = myFactory->createProduct();
myProduct->operation();
delete myProduct;
myProduct = NULL;
delete myFactory;
myFactory = NULL;
}
注意:在上述两个实现中,为简单起见,并没有定义构造函数和虚构函数。其中,基类的虚构函数应为虚函数,这样才能保证,delete操作能够调用合适的析构函数。
抽象工厂模式
拥有几个抽象工厂类。
3. 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介绍
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
何时使用:一些基本部件不会变,而其组合经常变化的时候。
如何解决:将变与不变分离开。
应用实例:
- 去肯德基,汉堡、可乐、薯条、炸鸡翅等是不变的,而其组合是经常变化的,生成出所谓的"套餐"。
- JAVA 中的 StringBuilder。
**优点: **
- 建造者独立,易扩展。
- 便于控制细节风险。
**缺点: **
- 产品必须有共同点,范围有限制。
- 如内部变化复杂,会有很多的建造类。
**使用场景: **
- 需要生成的对象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 需要生成的对象内部属性本身相互依赖。
注意事项:与工厂模式的区别是:建造者模式更加关注与零件装配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