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是《平凡》里的男主人公,出生在陕北农村的一个贫寒窑洞的穷苦后生。但在他身上有着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命运不屈服的品质。
故事开始是在原西县高中的操场上,天下着大雪,孙少平腋下夹着碗,步伐蹒跚的向取饭点走去,从他那破烂不堪的衣服和托底的黄胶鞋可以看出,他这个高中上的确实不易,就是因为他的贫穷,才导致他有着过分的自卑和敏感的自尊心。
但他又是自信的,他渴望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渴望着自己无论来自身体还是精神的升华,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得到他应得的,渴望自己像《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那样,用努力来寻求自己的价值。
少平与其他人不同,他把苦难和痛楚当做他生命中的应当,他有时甚至在渴望这些苦难,他希望通过这些来壮大自己。
他刚来黄原揽工时,在一个工地上背石块,称重的石块压弯了他那高挑的身板,黄豆大的汗水顺着他那晒的黝黑脸颊缓缓淌下,他迈着艰难的步伐向前走,仿佛他背上背着不是石块,而是他沉重的人生。 他与其他人不同,他每次在遇到困难和苦痛的时候,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适应苦痛。
后来他来到大牙湾煤矿,成了一位掏煤的矿工,每天的工作是在不见天日的井下呆十几个小时,就在那么艰苦和繁重的工作环境中他也没有忘记看书。的确是一个励志的小伙。
他一心想改变命运,不是想成为城里人,过上好的生活。而是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一次,他在矿上发生了意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在脸上留下了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伤疤。
但他已经爱上了威胁到他生命的掏碳工作,并且拒绝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因为对于那些舒适,看似美好的生活,他无法在那里生活下去,他觉得那里无法成就英雄,而且他也离不开大牙湾,离不开这个对他有着不同意义的煤矿。
谈到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时,我不得不将其与路遥都另一本书《人生》中的高加林作以对比。 《人生》中的高加林生活在一个能呼吸到城市文明之风却又保留着古老落后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他和孙少平一样,有着年轻人的朝气和理想,有年轻人的魄力和闯劲。
高加林和孙少平一样,之身来到城市闯荡,但心高气盛的他却在大城市这个生活的大海中连呛苦水,屡受折磨。
孙少平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愿意努力付出和不屑走捷径的人,而高加林不是,他通过一个讨好他当官的二叔的人,帮他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自恃清高的以为自己成了城里人,还抛弃了他农村的对象巧珍,和他的同学,一个政府官员的女儿黄丽萍好在了一起,后来他走后门的事被告发了,他二叔又是个正直官员,他又被开除了单位,从新回到了农村,他回来以后,巧珍已嫁他人,黄丽萍要随父母回南京和他分手了,他自以为的城市生活也成了南柯一梦。所以说高加林是“一个遗弃了故土又被城市所遗弃的人”。
而的孙少平,与高加林一样都是有知识的现代青年,他们都属于奋斗型人物,有着可爱的执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与高加林不同的是孙少平虽家境贫困,但从来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乐坛雄狮贝多芬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也像是孙少平对待命运的态度。就像是小说写的那样“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一直在准备接受磨难和困苦。理性的接受社会带给他的现实,而不是茫无目标的去找寻那不属于自己的伊甸园。当有了困苦时才能够提起自己的勇气,勇敢的去面对过错,找寻那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去努力改变。这就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的表现。 普通的农村知识青年,缔造了生活的胜利者。
2017.4.24
孤狼――郝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