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托翁的《忏悔录》,心中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富有哲理的讨论和浅显易懂的解释都令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生命就像一个圆,从起点出发,日夜不息 ,最终,却回到原点,一切努力成为徒劳,那么,生命旅程的意义是什么? 我也未曾深切的想过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直到看到托翁的《忏悔录》,我才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托翁的文章开篇都用疑问句来引导读者思考,尤其第一篇令我印象深刻——我从小就被大人教着去信从上帝,可上帝真的存在吗?其实这个上帝就是一个相当于“拯救者”的存在,当你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你愿意相信“上帝”替你解决。你有和托翁一样想过,这样“虚无”的拯救者真的存在吗?大多数人一直在祈祷着别人来拯救自己,从未想过自救。
相比于相信上帝,我们更应该学会去相信的是自己,如果苦难是一定要来的,那么我们就要学去承受和化解它。还记得「扶不扶」这个沈腾的小品吗?你觉得什么是善恶?当我冥思苦想时,托翁的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评判善恶的标准不是他人的言行,也并非是否进步,而是我的心和我自己。是啊,是否善恶不就是自己的心决定的吗?
有人说生命是一堆微粒的集合体,有人说生命是受精卵经过时间的推移形成的必然形态,你有想过生命到最后是什么吗?没错,什么都不是,当你死了,当你像「寻梦环游记」里被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遗忘,你就彻底消失了,托翁给我们的答案也是一样——真相就是,生命是彻底的虚无。
也许有人会问这不就是老话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吗?”仿佛生命到最后的终极意义就是——无意义。这是用消极的心态代替思辨。所以,要想让生命得到应有的意义,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托翁的提问令我再一次陷入深思——如果死亡终将带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死亡,使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托翁提问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或无知,或享乐,或毁掉,或苟延残喘,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束缚。“无知”的人是可悲的,一生浑浑噩噩,不知所以然;“享乐”的人占大多数,利用生命中可以获得的快乐来对抗死亡;“毁掉”的人占少数,因为很少有人敢直面死亡;“苟延残喘”的人就是得过且过,能活着就绝不死。你觉得自己是哪类人呢?
托翁承认自己是第二种人,我想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活着的吧,我们愿意享乐,讨厌苦难,更厌恶死亡,可仍有人觉得自己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托翁的生活智慧究竟是什么?
托翁书中解答是这样的——信仰就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认知,因为有这种信仰,人类才给予自己一条生路,活了下来。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如果一个人活着,他肯定坚信着某些东西。如果他不相信人是为了某些东西而活,那么他活不下去。如果他看不到,也不明白这种有限的虚无缥缈,他就会相信这种有限。如果他明白了这种有限的虚无,那么他就会信仰无限。没有信仰,就不能生存。
这个信仰不等于上帝,信仰其实就是为之而活而战斗那个东西(应该先确定信仰,而后确定上帝,而不是通过上帝来确定信仰)。所以,我们要去追逐自己所相信的信仰,这样才可以和死亡持续斗争下去,我们要时刻记得:不是生命赋予信仰意义,而是信仰赋予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