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利用已有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如果把新知识跟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关联越多记忆越牢靠,学习的效果越好。
仅仅是理解知识的表面意思,并没有对新旧知识进行关联,就不是真正的学习!
如果你平时对知识的理解习惯,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文字含义的理解上,那只是像学习!
一、什么是好的理解习惯?
比如:一名学霸会如何学习数学公式?
他会先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关联知识。
他会问:
公式是怎么来的?
公式中的每个要素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公式中的什么要素可以做些改变?
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所以,一个好的理解习惯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背景拓展:探索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
背景拓展指的是,不是仅仅知道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前因后果。
比如:
结论来自何处?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的适用边界在哪?
经过这一样一番探索,结论就建立在与前因后果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
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事情。
我记得我读大学那会儿,宿舍有个哥们白天坐在电脑前玩三国志,晚上宿舍熄灯后反而挑灯夜读到凌晨。
我一开始还纳闷,这哥们是什么学习套路?
白天逃课打游戏,晚上自己来自学?
后来忍不住一问,他实际上在读《三国志》......
如此这般,造就了一位了解三国文化背景,善于讲三国人物故事的高手!
2、纵向拓展:探索知识上下游的关系
知识都不会孤立存在,纵向拓展指的是探索知识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比如学习的基本流程是:读取→理解 →存储 →输出。
对于理解知识而言,读取知识是其上游,存储是其下游。
有了这样的拓展关联,你就能非常清楚理解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位置和意义。
3、横向拓展:探索知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横向拓展指的是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运用。
比如,学习就跟吃饭一样:获取食物,咀嚼食物,消化食物,转化运用——这样就把学习和吃饭形象关联起来。
再比如,你学到这个知识点以后,如何把它用到你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也是一种横向拓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好的理解习惯?
如果我们收集回来的原始信息不加以分门别类的处理,而胡乱塞入大脑,就像一副打乱了的拼图一样,根本无法记忆和理解。
所以,要养成好的理解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做结构化处理。
结构化就相当于“化零为整“——将无意义的零散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信息组合”(就像拼图游戏)
这个过程恰恰体现了学习的本质:让这些零散的知识跟我们已有的知识网络产生有意义的关联,从而让这些零散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把这些海量的原始信息用一个概念封装起来,就像电脑上的压缩包,把好多文件放到一个包里边,方便存储也方便传输。
这些有意义的组合能够降低碎片信息的复杂程度,提升大脑的思考效率。
比如:修房子用到的结构图纸、数学模型和公式、营销领域的4P理论、语言学习的语法结构、文章结构、短语组合....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工作记忆能力相差无几,但长期记忆相距甚远。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大家的思考能力都差不多,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他们脑袋里装了无数个知识结构。
所以,无论是知识的背景拓展、还是纵向拓展以及横向拓展,我们都需要通过结构化来实现知识信息的化零为整。
三、如何培养好的理解习惯?
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结构模型。而且,你必须将你的经验,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放到构成这些结构模型的网格上。——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1、储备模型
你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
比如,你发现几个人加在一起,比一个人要聪明。你就可以抽象出一个模型,这就是我们都听过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我们从经验中总结规律,再把规律抽象出来,变成可以清晰表述的谚语、公式、定律,这些浓缩之后的经验,就是模型。
2、学会分类
人类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而大脑又有自动将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归类和重组的能力。
有一个自于麦肯锡可以通用的分类法则,叫MECE法则。使用MECE法则分类, 各个要素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MECE提供了5种分类法:
1)二分法
其实就是把信息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
比如国内、国外,他人、自己,专业和业余等。
2)过程法
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比如日程表,解决问题的6个步骤,达成目标的3个阶段,其实都属于过程分类。
3) 要素法
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说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等。
4)公式法
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只要公式成立,那这样的分类就符合MECE原则。
比如,销售额=单价×数量,这里就是把销售额通过公式拆解成了单价和数量。
5)矩阵法
这种分类方式也很常见,比如时间管理矩阵。
3、多打比方
打好一个比方,通常有三个步骤:
1)找到你要描述的这个陌生事物的本质;
2)然后在你的模型库里,匹配有相同本质的,大家熟悉的事物;
3)然后用这个熟悉的事物,解释那个陌生的事物。
比如,学习就好比整个食物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它不是表面看起来“吃”的动作。
人们不可能永远吃个不停,所以学习也不是坐在书桌前越长越好,学习需要挑选要吃的食物(获取信息)、咀嚼消化(加工信息)、吸收(存储信息)、运用(输出为能量)。
你看,打好比方,同时需要你有建立新模型,和储备旧模型的能力。它特别能训练一个人的洞察力。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填鸭式硬塞的阶段中,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这种理解的坏习惯,直接决定了你学习能力的上限!
思考
你的理解习惯是怎样的?欢迎你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