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京都,没有高楼耸立,褪去了城市的喧嚣浮华,保留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走在路上,好似踩着时光印记,穿梭于古今。
【宿】
在京都停留的几日,居住在一栋木质感的楼房,两层。因为是木质结构,给人感觉轻飘飘的,隔音效果也不太好,躺在二楼的榻榻米上,常常能听到窗外自行车与地面摩擦的声音,甚至偶尔能听到过路学生的交谈声。但总总的不好,也没有影响到我对它的喜欢。第一眼相中,就是因为它的木质感配上暖黄色调的灯光所散发出的温暖气息与简单舒适的日系风格。
楼房坐落的位置,是在一条小巷中,距离地铁站大概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在这十多分钟的路程中会穿过马路,路过便利店、药妆店、学校的操场、一个供大家休闲的小小公园。我喜欢穿过它们,与路上骑着自行车的行人擦身而过,看着他们载着自己的故事,来来往往于缓慢流淌的岁月里。
【食】
京都,这座孕育着日式情怀的古都,算得上是和果子的故乡。走在京都的街巷里,时不时冒出的一家和果子百年老店,映衬着这座古都毫无违和。和果子,泛指日式糕点,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精致小巧,走进和果子店,让人眼花缭乱,加之其可爱至极,会让人陷入无从选择的境地。当时不喜甜的我,对和果子的兴趣不算浓厚,但和果子的甜与苦涩的茶碰撞在一起,风味别样。
豆腐料理,在京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餐。去到的豆雅传是京都的老牌豆腐屋,一楼是豆制品外卖与结账处,顺着窄窄的楼梯到二楼,便是餐厅,座位不算多,零零散散坐着食客。旁边一桌也是从中国来的年轻人,几乎点遍了店里的所有品种,餐桌摆满的豆腐宴只剩残羹。在他们的推荐下,选择了两份不同的怀石简餐。豆腐盖浇饭定食中,白嫩细滑的豆腐混着汤汁浇在饭上,豆腐上撒上了海苔丝与些许肉沫做点缀,混合着米饭、豆腐浇头入口,清淡爽口,十分满足。配的小菜是油煎豆腐,煎得略微焦黄,恰到好处,浸在汤汁里,撒上葱花,轻咬下去汤汁从豆腐焦黄的外皮滋出与齿间发生奇妙碰撞。定食里,最让我恋恋不忘的,自然是豆乳布丁。它保留着豆制食材原本清香,混合着乳制品的奶香,口感嫩滑,浇上的焦糖汁是点睛之笔,作为餐后甜品简直美味至极。豆腐火锅定食,则是以乳白豆浆为底,豆腐与蔬菜煮在其中,蔬菜吸收了饱满的豆浆滋味,鲜香醇厚,融合完美。
日本和牛的名气享誉世界。在京都,自然想品一番京味和牛,最终选择了在京都市区的烧肉名店弘,进入店里才知道这是一家需要预约的食店。但还算运气好,店家看我们大老远过来,同意我们用餐,不过用餐时间必须控制在三十分钟,六点前需结束。由于时间紧凑,也避免踩雷,于是点了店里推荐的两三人份的烤肉套餐。伴着店里微微暗黄的灯光,牛肉平躺在铁的网格盘上,网格盘下是烧得发红的炭火,雪花的部分在炭火燃烧下滋出油脂,翻面,待到牛肉的红色开始变化,就可以夹出来享用了。牛肉是提前腌制过的,所以就算是不蘸搭配的酱料也是好吃的,当然蘸着酱料吃又有另外一番滋味。烤好的肉放入唇齿间,热气腾散的肉汁与炭火,油脂和肉质细嫩多汁,完全没有一口不好嚼,它的口感、香气简直是一绝,时至今日,也让我魂牵梦绕。
宿与食,片段零碎,匆匆几日遇见的京都,是不完整的,是有残缺的。不开心的事也有,就像京都的梅雨的季节会让人心烦意乱,滴答滴答,木质的房屋把雨的声音收集得那么清晰,让人无法安然入睡。但,回过头再看看那几日,剩下的只有不舍,也许正是因为停留的时间短暂,它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神秘面纱,让人忍不住想再拨开,窥探其中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