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娜.卡列尼娜”形象

(这是2017年在读书的时候,外国文学史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选取一部作品中某个人物进行研读并撰写读书报告。那时候的我,对于读书报告和人物形象这些概念像极了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但承蒙老师不弃,在她的指引和教导下还是成功的写了些许文字,暂且不论质量,单就从数量来说,已经是一个跨越性的进不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今天,原计划看书备考,但后来几个同事聚而谈之,对于备考内容已是无法静心阅读,于是便浏览网页,在浏览网页中仍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最后索性检索自己的硬盘,看看以前看过的书籍或是曾经收藏的书籍。左右倒腾,时间过得飞快,最终看到了外国文学史的字样,点进去一看,内心深处颇有不宁的心绪。看着曾经留下的笔记,脑海浮现出曾经求学时的形态,那时候的我,反应慢半拍,至少对于同龄人和同宿舍的同学而言。虽反应较慢,但还是没有自我放弃,坚持完成。现将全文照搬过来,虽有瑕疵,但自我认为,留有瑕疵,好让自己努力,看着自己曾经的瑕疵好观照现实自我的状况,希望借此警醒自我,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比的不是五十米的爆发力,而是耐力及毅力。)

      【摘要】:自《安娜.卡列尼娜》出现以来,对它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独具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她已成为世界文学艺术画廊里面的一个典型形象,从1911年始,对其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层出不穷,有从社会环境入手,也有从安娜自身入手的。本文从女性心理、女性对爱、对性的理解和渴求入手,去探求作者对安娜寄托的希望和期待,去理解安娜的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从安娜的悲剧去看待当时俄罗斯文化的悲剧,再从悲剧之悲剧入手去探知作者内心深处久久的沉思和无奈的徘徊。

      关键词:妇女形象,女性, 悲剧


      序言: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托尔斯泰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在这一时期,彼得大帝的农奴制改革,让俄国的经济从封建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画面,但历史使然,唯有坦然面对。随着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哗变,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场美丽而凄惨的“政变”跃跃欲试—宗法制俄国的一切旧关系急剧破败。这一“政变”的出现,使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对贵族的态度由原先的肯定大部分转向全部否定,于是《安娜·卡列尼娜》便应运而生。安娜的问世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盛宴,还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恐怖之旅,我们在里面真的能探知到作者的深刻用意吗?还是说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慢慢品味,细细深思。

          一、上流社会贵族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

        作为彼得堡贵妇人的王室后裔、大官僚卡列宁的妻子,安娜的第一次出场便独具一格,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姿态端丽、文雅的她,有着一双浓密的睫毛掩饰下的大眼睛,里面显露出来的是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在不停地跳动,也正是这一种生命力的存在显示了她的精神美。安娜的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具有摄人心魂的高贵气质。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还有着令人无法猜透的精神世界。这给安娜自身增加了一定程度的神秘感,更让安娜这一形象显得风采照人。

      安娜的外表美丽高贵,举止优雅得体,内心亦单纯善良。她的这一形象与在同一时期的上流贵族社会中的尔虞我诈、男娼女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换言之,与当时的上流贵族社会格格入,她倒是有点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其真实的写照。 “在上层圈子里面,她不愿像培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庭宴会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 ,偷偷与情人来往。”她的坦诚公布和无所掩饰,使得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颜面扫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讽刺性。要想谈恋爱,就得必须交谈,只有交谈之后才能知道对方是否需要和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对方,有交流才会有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作者用一个敢说真话的安娜来讽刺和否定当时特定背景下的俄国上流社会,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笔法,在中国古文里面常常将其归纳为“寓贬于褒”。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安娜,她的“高贵”和坦诚衬托出另一些贵族妇女不敢言说的尴尬场面,同时她也可以代表了当时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的形象,不论是从其敢爱敢恨还是直抒胸臆而言都是恰到好处的。

          二、“两角分羹”的独特现象

      “角”《说文解字》:兽角也;《辞海》:jue,角色,戏曲里指行当,主要演员,斗争,古代一种盛酒器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姓。《古汉语常用字字典》:jue,比试;争斗,古代五音阶的第三音,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形状像爵。不论是从《说文》、《辞海》还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而言,角,都有主要角色之意,所指主要是人,以人为主体且具有一种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羹”《说文解字》:五味香羹也。《辞海》:用蒸、煮等烹调方法做成的糊状事物,调和好的汤(浓汤)。《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带浓汁的肉汤或蔬菜。从《说文》、《辞海》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所指向的对象是事物,并且还是比较可口的。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主体地位是不容侵犯的,但是作者一反常规,塑造了另一个特殊的形象与之分庭抗礼。从而造就了多位主角一台戏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虽说有点诧异,但他同样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列文,作为与安娜线索对比的另一主角出现在小说的流程当中,他看似一个小人物,但却在整个小说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代表了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轨迹,而且,反映了当时俄国这个大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列文的出现给了我们视觉上的新鲜感,不至于看着同一个主角缓慢发展而顿现审美疲劳,作者的这一巧妙安排让读者在惊心动魄之中找到一点点安慰。

          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一面是幸福稳稳的美满家庭,而另一面确实不堪直视的悲惨家庭,这种鲜明的对比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给人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自己的不幸”,两位主角之间家庭的差异其实也是社会的巨大反差,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与其说是两个家庭的对比,还不如说是社会两极的对比。从思想探索来看,列文婚后却产生了精神危机,他为贵族阶级自甘败落而忧心忡忡。他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讨人生的目的,但却毫无出路。安娜的坦陈率真与列文的自甘败落而忧心忡忡形成对照,作者通过当时上层社会“节奏”和思想的转变来描述社会百态和对当时农奴制的不满。

        三、性生活的不协调导致其内心的不满

        在小说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丝劳伦斯式的暴露,但对于性爱这一敏感话题,我们可以根据普通人的人生法则,推断其在家庭生活中的潜在作用。只有爱而无性的家庭是难以维持的,即使能维持那其中的人一定是心理变态抑或是二者皆有问题,因为性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在安娜的生活中,卡列宁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丈夫,他们二人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有限,生活尚且不在一起,那又何从谈起性呢。即使二人在一起,卡列宁也只是像尽义务一样给她生活费而已,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如果夫妻二人在生活中达到这一地步,那么生活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家庭,同时也必将会插曲浮现的家庭。

          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度。虽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甚至被认为是下流鄙俗的话题,但还是不能改变它的客观存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对待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借鉴,不能说是所有的都是好的,也不能说它一文不值,在不同的社会和国家,它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对性并不是一个遮遮掩掩的社会环境,而是一个相对(中国)较开放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直缺乏性爱的安娜势必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也是作者对上流社会的无耻进行的剖析。作者在塑造安娜的时候是有过对比的,用上层社会所谓的贵族妇女为守规矩而低身下气去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来比较。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一比较伤害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应该是说是千万个生活在资本主义和封建思想农奴制共同作用下的底层人民,用底层人民的心声反馈作者内心的踌躇,用一个典型的形象来代表整个上层社会贵族妇女。通过安娜的反抗和对性的不满来表现众多上层妇女对性的渴求和期待,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她们不得不深埋心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吞噬这辛酸的泪水。

        四、矛盾复杂相结合的女人

          于安娜而言,她对爱情的态度是勇敢的、不顾一切的。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时,随即便向丈夫坦诚。这对于其他人而言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但是她做到了,同时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她居然敢向他的丈夫宣布他们的夫妻生活就此结束,公然的开始了和沃伦斯基的同居生活。安娜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代表,她追求爱情的时候义无反顾,毫不畏惧。同时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她内心也是有负罪感的,这个负罪感不是来自前任丈夫,而是来自整个社会,是社会环境给她施加的负罪感。在之后离家出走的过程中,她不断的忏悔,不断的意想自我救赎和社会的宽恕。在病危之际的她也没有忘记忏悔,在那一刻,她并没有说:“沃伦斯基,我爱你。”而是在向自己有名无实的丈夫忏悔:“饶恕我,完全饶恕我,我坏透了。”这对一个妇女而言,是一个难以启齿的,从开始的义无反顾到病危之际的不断忏悔,给你一种莫名忧愁。我们可以推断,安娜在享受着爱情甜蜜的同时也备受忏悔的折磨,这对一个女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安娜承受了。

        安娜在对待丈夫卡列宁的态度上,在没有遇到沃伦斯基的时候是冷淡的,然之后便觉得卡列宁令人难以忍受,这不是卡列宁的转变,而是安娜自身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她越来越觉得卡列宁的机械、死板、无趣和冷漠,以及只热衷于玩弄政权和官场应酬的性格恶心。虽然对丈夫的不满在她遇到新欢之后愈来愈明显,但她始终对丈夫怀有忏悔之心,这也体现了她的矛盾和复杂。同时在对待沃伦斯基的态度上也有一定的矛盾与复杂,不管是否真的相爱还是说只是为了性而爱,这都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仅仅局限于一本书之内,还应该联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以及作者和广大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

        五、安娜的不幸——俄罗斯文化的悲剧

        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的文豪,他的文章基本上涵盖了他在一定时期之内对俄国革命的探索。显然,他的文章里面透露出他对整个俄国文化的思考和探索。《安娜.卡列尼娜》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安娜挣扎于情感的与宗教压抑之间,缺乏理性调节和心智的缺陷显示出俄罗斯文化的分裂性。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在俄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的思想和文化在相互撞击中产生火花,但是根深蒂固的农奴制仍然残存在人们的脑海里。要想撼动整个文化层面的东西还具有一定的艰巨性,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使然,让俄国人的思想处于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复杂层面。而安娜在追求爱情的时候又受到宗教思想的束缚,在美好爱情和宗教忏悔之中彷徨。最终的安娜受不了宗教制度对自己的折磨而选择自杀,这对安娜而言是一个莫大的不幸,同时也暗喻了俄罗斯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宗教制度、上流社会的伦理制度、上流社会保守的风俗习惯和法律共同催生出一个悲剧的人物——安娜。悲剧由人生的悲剧和爱情的悲剧共同组成,其中人生的悲剧又代表了俄罗斯文化的悲剧;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凄美故事。作者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合法婚姻”的虚伪性,谴责了贵族资产阶级生活的荒淫无耻,痛斥了旧世界的黑暗与罪恶。安娜作为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的先锋,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真挚的爱情,虽然由于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她最终以失败而谢幕。但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结束语:

          安娜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是列夫.托尔斯泰不朽的佳作,他想通过这一矛盾且悲剧的人物来表现自己对俄国社会的思考,这本著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作家自身深刻的思想矛盾。他的民族主义与他的无政府主义和泛爱论幻想混合在一起;他反对少数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剥削多数人,但又号召人们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求取解放;他自己身上也充满着一种战斗的叛逆精神,但却又用一套所谓“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的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他看到并承认科学与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却又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生产方式中去,只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的科学成果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穷困。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苦苦地追求和探索,但他却永远都不能求得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这部作品是不朽的,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同时里面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是值得让人反省和深思的。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对主人公安娜的描述看到作者是如何面对社会现象的,人生而平等,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俄国抑或是说在资本主义与封建势力共同作用下的俄国社会,尤其是上流社会的一些现象,让作者从之前的肯定大部分,批判和否定小部分到全面否定,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和灾难性的决定。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上下)[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2]段士秀.浅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D] .长春大学学报.

[3]孙少佩.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爱情悲剧[D]        https://wenku.baidu.com/view/7afedc1a6bd97f192279e9fc.html.

[4] 杨潇.浅谈“安娜卡列尼娜”形象[D]  https://wenku.baidu.com/view/f3f2d68e6529647d272852f8.html.

[5]《安娜.卡列尼娜》分析[D]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https://wenku.baidu.com/view/ac250d8bd0d233d4b14e69b0.html.

[6] 张睿.必备古诗文[M] .辽宁教育出版社. 

注释: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http://www.docin.com/p-232978167.html

《说文解字》.[汉]许慎 撰  [宋]徐铉 校定 中华书局 2013. 第八八页上

《辞海》.路丽梅、王群会、江培英主编.阳光日报出版社 2012.第649页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开心辞书研究中心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5. 第250页

《说文解字》.[汉]许慎 撰  [宋]徐铉 校定 中华书局 2013. 第五七页上

  《辞海》.路丽梅、王群会、江培英主编.阳光日报出版社 2012.第451-452页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开心辞书研究中心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5. 第163页

《安娜.卡列尼娜》上卷【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克冰 译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第3页

移就【修辞手法】,用形容、描述某些事物的词来形容和说明其他事物。此处的“节奏”形容建筑群高下起伏和呼应。

劳伦斯:桂冠花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