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师认真的引导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前进,只有学生不懈的努力才能保证教师所教的内容落地生根。
2017至2018学年度就这样在监考与阅卷中结束了,回顾带高二年级的这一年,我付出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学生,就一定要认真落实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同时在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勤加练习;作为老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保证自己所教授的内容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不仅反映到卷面上,更能运用到生活和其他内容的学习上。
u 只学不用是无效的学习
2017年末,我发现了“一周进步”这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经常有一些有关办公自动化的学习课程,于是我就欣喜的报名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发现有很多新的技能很有意思,这些技能很大程度上美化了我的ppt,提高我编辑word文档的速度,但在平常工作中我做ppt的水平却几乎没有长进,效果远不及完成作业时做的那些ppt。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学校组织了一次微课大赛,在参赛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很难解决,于是我把之前学习时记录的笔记拿出来,参照笔记内容进行操作,有了笔记的指导,我完成了很多自己之前几乎难以完成的设计,在这次设计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并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更不是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步调一步一步的做出来就可以了,因为这些都是老师的思想,我所做的仅仅是作为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完成了实际操作而已。而真正的学会,是在离开老师的指导,自己制定任务和目标,并想办法完成。回想作为老师的我,每天上课给学生教的知识很多很多,对于学生的疑惑经常给学生提示思路让学生完成,表面上看,学生是完成了,但实质上只是学生帮我将我的思维转化为行动而已,那些课后还是不会做题、不会灵活运用的学生和在学习办公技能的我又有什么区别呢?
u 只教不练是无效的教学
2018年初,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和章悦老师以及蔡改婷老师负责带学校172名学生的竞赛辅导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将复杂难懂的结构化学问题反复研讨,仔细琢磨,在多次打磨之后成功地上好了每一节课。但是当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对我讲过的知识点却非常陌生,最终在陕西省化学竞赛预赛中,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差,只有15人通过了预赛可与参加全国化学竞赛的初赛。对本次竞赛辅导,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没有进行选拔,因此报名参加的学生并不是很珍惜本次参赛机会;二、学校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免费辅导,学生在经济上并没有支出,对老师的辅导以及自己的时间付出没有充分的珍惜;三、辅导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以应试为主,与基础知识点的衔接不够紧密,作业的落实效果很差;四、学生对竞赛的作用不了解,没有发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一一名同学在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下在预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参加国家初赛的资格)综合以上分析,我发现问题最终还是归结为师生双边互动的脱节。在本次辅导过程中,老师下了足够的功夫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但学生自己所做的努力微乎其微,大部分学生坦言参加竞赛辅导只是去听课凑了个热闹而已,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失败的主要原因。
u 教后练习才能使知识点落地生根
我平常上课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所带的高二7班,有一大批学生形成了非常懒散的习惯,上课我要求练习的时候,他们从来不动手,课后作业也经常不认真完成。我上课经常觉得他们有可能是因为不会做而不动手,因此就会反复进行提示,但是再怎么提示他们还是不肯动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真的不会,动手与不动手的效果是一样的。这种消极暗示让他们成功的屏蔽了我的提示。鉴于这种情况,在本次期末复习的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讲解习题时的给答案模式,采用先讲解思路,再找水平居中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和答案的形式。这样的讲解模式在学习主动性较强的8班效果非常好,在7班开始实行时困难重重,我必须选择性的叫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才能顺利完成任务,甚至学习还可以的一些学生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对于这些学生,我严格要求他们在课后多次整理我所讲过的习题的答案作以惩罚。慢慢的我的方案得以顺利实施起来了,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最后的十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验,要求学生将我本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其他同学则在笔记本或练习本上完成。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课的速率,但是学生上课的听讲比以前更加认真了,同时期末考试的成绩较大程度的进步也恰好说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综合以上三个实例,我发现作为一个学习还算自觉的老师,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余都很难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练习从而内化,那么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更加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学生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为了避免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我在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