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笑盈盈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33期“变”专题活动。
苏子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意思是说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不发生变化!
然苏子又说:“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是啊,这世间万物,瞬息万变,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有真、善、美!
就像明珠永不褪色一样,人世间的真、善、美永远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他们是永恒的,永远在历史长河中闪现他们灿烂的光华。
守住真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自然的真理,寻求人生的真谛。
在人类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都留下了他们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成为了我们前行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在探索自然的真理方面,人类一直在努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从古代的占卜、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运用各种方法去探索、解析自然现象,寻求自然法则。
不管遭遇何种阻力,人们都不会因此而放弃去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谬误阻挡不了伽利略对于自然规律的探求;外敌的入侵停止不了阿基米德的思考;教会的火刑场吓不住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
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等众多科学家,他们都为人类揭示出更新的真理,驱动着人类向前发展。
而在人生的真谛上,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不尽相同。
但是不管我们的人生观是什么,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与意义。对于人生的道路,不同的文化和哲学都提供了不同的启示。
比如,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都把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出了精深的理论。
陶行知先生曾经要求我们学做“真”人。这一点,古人已经给了我们榜样,每个朝代都有臣子因为进谏而掉头掉官。
但每个朝代又都会有无数的大臣不畏危险,冒死进谏。
因为他们要说“真”话,要做“真”人,即使被贬,写在作品中的依然是真话,流露的依然是真性情。
而在现代生活中,有名人学、心理学、哲学这些研究人文学科,从情感、智慧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人生之理与哲学,辅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阶段目标和生活意义。
在当下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时代,人们对求真,探索自然的真谛的热情并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
如今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科学、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分享。
这些分享不仅丰富人们的知识,也丰富了人们心灵的世界,拓宽了人们思考的边界。
综上所述,求真,探索自然的真谛,感悟人生的真谛,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探索人生的真谛,既是一件具备挑战性的任务,更是一种令人充实满足的人生体验。
守住善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要基础。
“性本善”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着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和纯洁。
孔融让梨,是善;许仙救白蛇,是善;杜甫心忧天下,是善……
不管在现实,不管在民间传说中,不管在文学作品中,我们都会找到善的痕迹。
善,可以驱走满天的阴云,可以怯除冬日的寒冷,可以阻止恶魔的侵袭。
善,让我们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呵护,学会了给予。
善,让阳光普照整个大地,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即使现在步入了21世纪,步入了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管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如何变化,善,总还是存在的。
盲人过马路,总会有人去扶;婴儿失去双亲,总会有好心人收养;哪里有灾难,世界各地都会去帮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道德败坏、恶意欺骗、利欲熏心的行为,这是否说明了“性非善”的观点更为现实呢?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压力、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等问题,都会极大地制约人们的心灵发展,使得善良、正义等人性也在不断地被削弱和摧毁。
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善良、正直、纯洁仍旧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无论是出于自我意识和追求,还是因为顾及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着坚持善良的动力和责任。
只有坚持善良、守护初心,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抵御种种外部压力和诱惑,找到人生的更大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互联网文化中,也有着诸多创作者用文字、影像、声音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性本善”的观点。
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观察和审美思考,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探寻人性的深度和普遍性。
在实际的创作中,他们不断强调普世价值观的重要性,写作文章、拍摄短片、编辑自媒体文案、推送公众号,试图唤醒人们本性的善良,以深层次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来挑战当下弊端。
久而久之,不仅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靠近人性的深处,找回初心,并在社会互助、精神共鸣中逐渐成长。
改变社会,同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重新点燃火种,去尊重人性,维护人性。
“性本善”的道理,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去切实探讨,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和传递。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当代变革中探寻到人性之美。
守住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们追求美好的人生,追求美丽的爱情,追求美好的亲情,友情,每个人都爱美,都追求美。
美始终存在于人类的心灵深处。
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探寻、创造、美化自身。
无论是美食、美景、美衣、美容还是美学,美妙的事物总是能够让人心旷神怡。
对于美的追求,没有正确与否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别。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教育和艺术等途径,引导人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推崇美。
比如,旅游是寻找美的一种方式。
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建筑的风格和人文的魅力,这些美妙的景色和体验能够使人心情愉悦。
另外,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也是探寻美的途径。
这些艺术品可以唤起我们的感官、情感和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美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美的追求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素质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活品质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外在的美也需要内在的修养来支撑。
比如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素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美的存在。
同时,尊重他人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是实现美好追求的品质。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这个追求中我们不仅仅只是追求外在的美,
内心的美更是我们美的追求最有价值之处。
只有心灵之美与外在美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
在社交媒体时代,美也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词汇。
很多人喜欢分享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热爱美、分享美、创造美成为了最流行的主流。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将美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让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久久不息。
把握当下,活在美的当下,沉浸在美的海洋之中,享受生活之美。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让我们在追求美的路上,一直保持激情和好奇心,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去发现它。
让美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成为我们心灵上最美好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只有守住真善美,守住初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