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感叹 信息茧房。读到《破茧》这本书,讲的很宏观,从具体上有几点启发。
1,信仰。 人工智能时代,自媒体替代,共识基础崩塌,商业收割泛滥,信仰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维特根斯坦说。越是在面临焚尸炉的时期,越发虔诚的信神。站在唯物论的角度看是可笑的,但面对焚尸炉世俗的功利信仰也会一文不值,坚定和虔诚当然珍贵,但不是老外说的。
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熊十力教授说,此时最重要的是读经,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摧枯拉朽泥沙俱下,读经依然是必要的,读什么?一是读天道,二是读真善美,三是读思维,来作为发展的人文支撑,是必要的。
2,破解信息茧房,一要有进入信息茧房是必然的顶层认知,二要有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三破解茧房的根本是逻辑思维。
关于立场。一方面,读史读书需要立场。没有立场,会被带节奏。没有底层逻辑认知不仅仅是进入茧房,而是会掉沟里。另一方面,看待问题带有立场和观点,也会先入为主,情绪替代理性,用观念遮蔽现实。
3,关于博弈,博弈的结果有0和、双赢和双输。阳谋和阴谋,都是一时的成就,一时的快感。终是雾里看花,很快烟消云散。倒不如本性做人,遵循本性的规律,符合天道,才会看到光明。
“囚徒困境”并不仅仅是博弈模式,而是指两个理性的人如何主动成为双输的思维囚徒,值得思考。
4,人工智能时代。关于机器学习,机器人是被设置知识,还是自我学习知识。近年来的大爆发,是机器自我学习突破的结果。那么下一代孩子的教育用什么方式,是学习知识,还是掌握使用知识,自然会有结论。知识付费不可阻挡好听些,知识收割是事实,而知识在变得不值钱也是趋势。
信息时代的发展,个人权利需要保护、信息保护是个面临问的题。
5,塔西陀陷阱讲的是公信力,对个人信用挑战同样,可能影响更大。自媒体会加剧这个挑战。个人信用作为资源作用只会更大,尤其在潮流里需要作为清流恪守。
6,从0到1与从1到n
从零到一。这样分类很有益。可以更清晰规划职业方向,当然可以提高商业认知。比如,有人在创新一门课件,从0到1,实现收益。同样有人可以用AI仿写用流量变现,从1到n获取收益。从科技进步上不一样,从商业收益上效果一样。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它充满变数,它是爆炸性的,对每个人影响深远。破除信息茧房是不可回避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