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永远的话题,自以为说的对方能理解,说的又简洁又风趣幽默,而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咦!这是怎么了?今晚就有一个学习成长的好机会。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分享群里,有个跟刘老师学习焦点的学员,给刘老师说,有人怀疑她是刘老师的托儿。刘老师回复说,这还挺有意思的,大体是这么个意思。我正好看到了,就对刘老师和那个学员一起说:有人愿意当托也是本事!刘老师说:什么托?我感觉到他可能不认可我这样说,如果认可的话会发个表情什么的,我赶紧仔细解释,而且我很快反思,1.我自以为的托就是托儿,这个少了一个字会让人搞不清楚说什么。2.我对托儿这个词是中性的理解,所以并不在意。3.我用自己以为不错可能还有点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而不是用对方需要的方式表达,所以会有效果上的偏差。老师认可的是:老师的水平还需要托儿吗?所以会有误会在所难免!
他其实是懂的。而是站在一个不是学焦点的人的角度去思考:他在想那样的话他可能会怎么想,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角度?于是就想到了刚才可能会有的歧义。
刘老师在生活中也经常练习自己共情的能力,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换位感受,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体验?
通过这一句话,我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共情?什么是对方要的而不是你要的?我们经常是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方式给别人,这就是共情的偏差,共情需要了解对方,需要进去对方的思维框架去,当然还有地域文化不同,沟通方式(面对面,文字)也很重要!我今晚有幸被督导,我很受益!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