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了几天假,明天又要去上班和上课了,可是看了看备忘录,假期前订的小计划居然只完成一项,那就是回家好好吃一顿。
如果有人再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一无是处,我就昂头挺胸的告诉他,我有拖延症啊,我可以将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然后从明天拖到后天,最后我就将它成功的甩掉了啊。
到最后,我什么都不用做了,每天躺在床上,吃着东西,玩着手机,心里想着明天我一定能完成堆积这么久的工作。就这种状态,心里除了偶尔有一些罪恶感,其他的还是能通过内心对行动的意淫来满足的。
可是,有一天,我发现,二十多岁的我,除了一身肥肉,真的是一无所有。
对,我是被拖延症干掉的。
你,也许比我强不到哪去吧。
我们为什么有拖延症?
嗯,你说懒是我们的人性,天生的,改不掉的。
嗯,你说你太累,休息一下无可厚非。
嗯,你说你喜欢把事情集中起来一块处理。
其实,你说出的这三个理由本身就是拖延症的一种表现,你在拖着不去分析为什么自己总是拖拖拉拉的效率那么低甚至零效率。
每一个有拖延症的人,都可能是被生活麻痹了,没有了斗志,像吸食了鸦片,满足于做计划时的短暂快感,但又要去承受那些因没有真正行动而带来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看似小小的拖延症,到最后却让你一事无成,这种一事无成无关于你的能力,无关于你的机遇,因为你根本没有行动。
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对号入座了,是否有些怕了?
为了让你更害怕,接下来让你看看没有拖延症的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去年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开始做公众号,讲真,当时我们两个人不论从写作水平上讲,还是从活动的策划和运营上讲,都可谓势均力敌。
面对微信公众平台,都是一窍不通,两个人有了想法,那时候很利索,说做就做,因为不在同一座城市,所以只能各自运营,之后偶尔聊聊运营近况。
我们的老读者可能知道,咱这个号已经一年多了,岛上的人数才近两万。
之所以做成这个样子,你们应该责怪我。
拖延这个毛病,在我身上已经不能说是“症”了,而应该是“癌”,而且是晚期。而和我一起做公众号的那个朋友,人家那真的叫行动上的巨人,而且很少偷懒,有了计划,他会一条一条的列在备忘录上,并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做。
从去年四月份开始,他就开始自己写文章,自己学习PS做文章插画,每天都很认真的做每一期推送,然后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和读者的反馈来不断的完善自己,他每个周都给自己订上一个小计划,比如一周内目标新增两千读者,阅读量提升到某一个区间等等。
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工作,只要他安排上了,就真的不会拖延,会像工匠一样去做。
结果呢,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他的公号现在是15万读者,是我的七倍多,每个周的文章打赏费加上广告费接近两万,并且人家通过一年兢兢业业的打拼,现在不仅有很多出版社找他出书,他自己也注册了文化传媒公司。
而我呢,从去年的改编到转载,直到今年的2月份才开始自己动手写文章。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其实我每天都活在自己对行动(即动手写文)的意淫中,但最终还是一拖再拖。
脑子会想“我明天一定要开始原创了,一定要好好的搞运营活动了。”可是到了明天,我又劝自己“再转载一篇吧,反正都转载那么多了,反正我明天就开始原创了。”
就这样,我的拖延症让我和同起点的人有了天壤之别。
就这样,我从别人身上明白了不去拖延是多么的重要。
没有拖延症的生活,真的像做梦一样,对于我们这些拖延症患者来说。
可是谁不想去感受一下那些体验呢?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都有一种对美好的渴望,问问内心深处的自己,真的不止一次渴望摆脱自己的懒惰和爱拖延的毛病了。因为我们知道,在做的过程中虽然会很累,但是那个过程中的快感以及事后带来的成就感远高于行动带来的疲惫感。
而我们很多时候,选择拖着不去做,究其原因,是我们不愿意从懒的茧子里挣扎出来,因为我们害怕痛苦。
比如,我们计划着要减肥,但是很难忍受节食带来的饥饿感和运动带来的疲惫感,我们计划着要早睡,可是忍不住朋友圈的诱惑,我们计划着要在四月份读几本书,可是电视剧一部又一部真的让人很难拒绝。所以我们一直拖着,因为无法忍受开始行动带来的“痛苦”。
如此,恶性循环。
可是,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啊,算过没有,2016年过去二分之一了,而2015年真的仿佛还在昨天。这一个春天所做的,问问自己,能不能对得起年初的计划?
我们不能被自己杀死,不能被无聊的时光绑架啊,真的强者不是高智商好口才大背景,而是一个行动者。
如果当时我们没有选择拖延,也许现在过得也没有这么辛苦了吧。
答应我,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做个潇洒的人吧,想去旅行买上票说走就走,想去见一个人马上就去不要让爱毁于拖延,有了工作和任务,接过来就做,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做一个幸福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