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心理学知之甚少,只是因为一句人的本性源于欲望,觉得弗洛伊德的观点与我不谋而合,因此开始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其中《梦的解析》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品。读完这本书,我对于心理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发表于1900年的这部著作,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中也引用分析了大量其他心理学家的观点,吸取其中的合理之处并加以整合。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弗洛伊德说,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因此,我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通过获得的心理学知识来剖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欲望),但受到了第二种力量(意识)的防御和抵制。因此,梦有些时候会呈现出矛盾性。一些梦产生于白天所发生的一些不易引人注目的事情,一些梦则产生于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众多心理学家对此现象颇为争议,没有确切的一个定义。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更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简而言之,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在白天得不到实现的一些东西,因为深刻地存在于潜意识中夜晚便以梦的形式得以达成。
《梦的解析》的基本内容可以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他认为,梦的不愉快性质与梦的伪装息息相关。正因为理性(或意识)对梦的主题、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试图压制它们,欲望的内容不得不进行伪装。梦的伪装,实际上是梦的稽查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定义--梦是一个(受压制或者被压制的)欲望的(伪装的)满足。梦之所以要改装成不愉快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于其中某些内容为第二心理步骤所不准许,而同时这部分恰是第一心理步骤所需要的愿望。某种内容使第二种力量感到痛苦,同时又满足了第一种力量的欲望,这种内容就会反映为痛苦的梦。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痛苦的梦里也体现了欲望的满足。”之所以引述这段内容,是因为我对弗洛伊德的一种敬佩,他深入地剖析出了关于梦的本质的一些东西。这里的他所提出的“第一心理”和“第二心理”分别指的是应当就是下文所提及的不同层次意识。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潜意识的自我表现,潜意识被压在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但它很活跃,于方百计要突破前意识的领域冒出来.当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体息,即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放松了戒备的时候,潜意识使开始活动,于是出现了梦.由于做梦的人有不少愿望是违反道德的,于是潜意识使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冒出来.梦之所以奇特而不可理解是由于梦的化装造成的.梦既经过多次化装就必须通过精神分析法才能作出解释。而精神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以下三种: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
因为弗洛伊德本身是精神病医生,所以他大胆地作出假设,即梦和精神病有相似之处。他认为,梦包含着简要的神经质病的心理学.因为他在闻释梦和神经病时都是以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为依据的。但这一观点,并不为众多心理学家所认同。
虽然弗洛伊德的理论因其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显得不够全面和普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天才。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意识到欲望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体,即便是梦中。因而,抓住内心的欲望,,并能够克服或者说抑制其中不良的一些显得尤为重要。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