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
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
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且心安理得。
——三毛《梦里不知身是客》
去年下半年开始,每日午休时间我都去瑜伽。有一段时间,和内在的自己对话极少,很疲惫。瑜伽,让我平静下来。除了出差,我基本上中午下班就去瑜伽馆,练完在单位附近的超市吃便当,然后回去上班。上周五临时有事没去瑜伽,在单位食堂吃午餐,遇到了鑫。鑫是认识许久的朋友,人长的漂亮,精明能干的,也是两个娃妈,我们遇到有聊不完的话题。端盘子坐下,鑫熟稔的和周围的人寒暄聊天,我则生份的点点头。饭后,鑫端着饭盘一路打了N个招呼往外走,临出门还有人杀出来拉住她说话。她的受欢迎程度让我有点惊讶。我不禁称赞她,人缘太好了。她回我,是你来的太少了。你中午都干什么去?我说,练瑜伽。她立刻皱着眉头说,你呀,干点接地气的事吧。练什么瑜伽,多过来吃饭,多认识几个人。我沉默了。
记得最近和老公有一段对话让我思考很久。他说,现在孩子大了,该出去聚会就去,别总是在家里窝着。我有些委屈的说,不是不去,而是大家都知道我俩娃,谁忍心叫我出去呢?话说完,脑海中浮现俩娃的模样,我怎么忍心放下孩子出去呢?这是我内心的声音。后来我想,即便没有俩娃,我真的愿意走出去么?
身边有一些人,喜欢热闹。每日忙字挂在嘴上,各种约,早早预定了时间。早上遇见了,一脸倦色,问怎么了,答昨晚牺牲了。“牺牲”二字自带褒义,好似人品爆棚。谁的谁的谁,非要喝到位,不喝不行啊。为什么不行?都是朋友!
还有一些人,小日子过的红火,放假了,做背包客,行走在山水之间。他们中的一位跟我说,在青岛出海钓鱼,网约包船,半夜出发,一夜摇曳,坐到天亮到达近海——我大声问,开一夜船也才是近海么?是啊,他答,很近的可以钓到鱼的海。至于能不能钓到鱼就另说了。就是玩!他口中的“玩”字言辞凿凿。
我想,我应该属于后者吧。用仅有的可支配的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今年我的小目标之一是健康,行动是每周三次瑜伽、上下班步行一万步。我的早晚都贡献给孩子们,只有中午和第三时间。所以中午瑜伽势在必行。最近迷上了简书写作,每日更新,用孩子们睡觉后、起床前的那点可怜的时间,还练就了手机书写拇指神功。我喜欢看书,每日书不离手,现在爱上码字,看书的时间挤没了,正在痛苦中,偶尔挑灯夜读,眼睛累的直打架,还舍不得睡觉。周末抽时间学素描,一坐俩小时不挪窝,画的很过瘾,上次作业还没完成,写了字,看完书,已经十一点多了,一但画上就得到后半夜去。读英语还好说,每天上下班路上听两遍,回家大声朗读十几分钟也就对付过了,只不过有时候完美主义作祟,录不到好处不罢休,一遍遍听了录,录了听,女儿也跟着学会了。
看上去,我的这些小目标、小爱好因为无法直接和生活产生联系,还真有点像空中楼阁,不接地气。但是换个角度,这些小目标、小爱好,恰恰塑造了我这个人。健康让我精力充沛,上班带娃两不误;写作让我梳理生活,做脑保健操,防止老年痴呆;绘画丰富了生活的细节,一只普通的杯子也有美丽的阴影;英语让我有胆量和新西兰妹夫口语交流,虽然说一半断线了,妹夫直呼“laopo,translate”。这些“不太接地气”的小目标、小爱好,给生活增添了色彩,让我在生活的繁琐无奈、工作的负担沉重以外,找到了喘气的时间,让心得到片刻的安抚。
今天读到三毛的字: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却了礼貌,那也无可奈何,而且不悔。愿意因此失去世间其他的娱乐和他人眼中的繁华,只因能力有限,时间不能再分给别的经营,只为架上的书越来越多。忽然就读懂了自己。人至中年,越发懂得如何取舍。我“取”的是自己的喜爱,舍的是人间的“繁华”,只是自己的选择,遵守就好,与他人无关,更无须解释。当然,由此失去的那些,就不要追了,原本就不属于我。
说到底,我追求的这些小目标、小爱好,无不是与自己的内心连接的一种方式。做自己很难,难在不知道自己是谁,需要什么。撇开人世烦扰,与自己握手言和,把酒当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吧。这样,挺好。
清心读书会写作营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