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风光、最光彩、最兴盛的境界,无上辉煌的那种境界,中国人用一个词儿来形容:日月同辉。月亮,在世人眼中,非同寻常的正能量,可见一斑。
美好的心愿,美丽的情愫,人们喜欢寄托于月儿。“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心愿实现,梦想成真,有情人结缘,家事国事天下事喜慰心怀,便是如月之“圆”。“圆”了事,“圆”了人,根本是“圆”了人心。喜民乐的,爱听《彩云追月》的美丽祥和,爱赏《花好月圆》的心花怒放,只为着那种“圆”的意境,“圆”的感觉。
因了对圆满那份期盼,圆满的月,千百年来注定成为寄怀的月。“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儿已在伴你。“独在异乡为异客”,“月落乌啼霜满天”,只有月儿,总伴你漂泊的脚步,长守着那份亲近。“少小离家老大回”,难以割舍的,“月是故乡明”啊。难为外人道的那点心事,除了月儿,又能寄予谁呢?
中秋吃月饼,其实是品尝“圆”的感觉啊:品味圆满的幸福,寄托圆满的祈愿。从文化传统上说,月饼就得做成圆圆的。吃着圆圆的月饼,中秋赏月,才是庆赏那份称心如意啊。赏月,其实也是祈祷圆满的一个仪式,一个庄重的仪式。
月圆之日,古人称作“望日”。许是因为明月在天,有“望”了吧。何以“望”,是“仰望”,也是“希望”。日常心心念念的期望,都悄悄寄予圆月了。所以,你说“望”就是“兴旺”,也不无道理。
许是因了对这“望日”的看重,除了中秋,古人曾一年之间连来几个月圆的庆典。宋人笔记中,就记载有三个望日灯节: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每年这三个望日,古时都要办灯会,都曾是赏月观灯的盛大节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事,就在这“金吾不禁夜”重复上演。这么多望日的节庆,是否也表达着关于“圆满”的心愿?
当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更多的时候,花好月圆不过停留于人们祈愿的层面,更多的时候,人们总在“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度过。美好如《春江花月夜》,终也慨叹着“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豪放旷达如李太白、苏东坡者,对月也难免愁肠百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复“低头”,把“明月”念叨了一遍又一遍。胸有万斛珠玑的李白,竟然有似词穷。入骨的思念,一如月光洒地无处不在。这是思故乡的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半轮”之月如友人之缺啊,万般愁绪如月洒江流,绵绵不绝。这是思友人的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是不知,是增了酒兴,还是添了愁肠。这是寂寞难遣的李白。尽管,李白也有过“日月照耀金银台”那般对月的快乐,可惜,只存在于梦游天姥的梦幻中。
深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苏轼,借着“怀子由”的殷殷之情,只能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杜甫,对着月儿,那种痛切的思念,比之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更让人顿感切肤之痛。
还有多少临风洒泪、对月伤怀的过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道不尽的“月满西楼”,“一樽还酹江月”。
“往事越千年”,“明月别枝惊鹊”的夜晚,听“稻花香里说丰年”那份希望,有过;“丰年留客足鸡豚”,故而“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那份饱暖,有过;或许,“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份闲适,“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那份安定,也有过——“历览前贤国与家”,这些,已算得是月光下十分圆满的好故事了。
至若“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小众,“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小资,“待月西厢下”的私情,已经不大关乎大众的“圆”了,且不说也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亘古不变的月光下,演出了多少悲欢故事?又传承着怎样的民族精神?萧何月下追韩信,追来了汉室江山。面对“月明星稀”曹操“壮心不已”,终得北方一统。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代表我的心。多少代人不折不挠、前仆后继的追梦,时至今日,终于追来了民族的复兴。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透过美丽的传说,古人们对月儿,有着多少的好奇、关注、探究、想象啊。不过,古人再怎么想,只怕也想不到,人类今天竟真的登上了月球,真的已遨游太空,真的已准备在一个个月球,修建一座座广寒宫,栽一片片桂树,养一批批玉兔,安家落户去也。
曾经,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今天,中国人的“天眼”,倒是真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最圆的月亮。有这个月亮“罩”着,中国人不仅看得到最大最圆的天上月亮,甚至连整个宇宙,都将一步步收入眼底。这,定是吴刚、嫦娥怎么也想不到的。这,怎不令人高兴,令人自豪,令人庆幸!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不仅城里,所有城乡,月光都会把梦照亮,都会温暖每个人的心房。因为,这是在今天奋进的中国。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肯定是要“圆”的。
月圆中国,是祈盼,也是现实!
GӖ�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