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清歌一曲,行色匆匆。”
这是一所民办学校的校歌,这所学校的名字叫春晖中学,它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白马湖畔。
这所学校创办于1919年,投资人陈春澜和校长经亨颐,特意选在了这个远离城市,穷乡僻野的山村做为校区,就是为了在宁静中思考、创作、改变,由此吸引了众多的教育者聚集于此,并催生了震惊全国的“白马湖文学流派”。也从此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新教育圣地,直至今天。
何以如此?正如校歌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一样,是责任感、是大爱、是使命、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诠释。是这些成就了这所学校、这群人。
正如今天的启点学校一样,从二年前的追问、探索、改变开始,它也有了爱、有了责任、有了使命,也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尝试性追问。
在这二年多的努力中,很多教师行走在学习的路上,忽略了身边的繁华,生活变得简单、透彻,耕耘在被自己命名的教室里,忘记了时间的催促,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做课件、写简书、整理课堂实录。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总是伴随着收获的。正如彩虹教室的张育琛同学的诗歌《彩虹》所讲的:“风雨后才见彩虹,彩虹的美丽让我们懂得坚强。”是的,懂得坚强终将让我们见到彩虹的美丽。这条路是漫长的、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和探索,以日以年、生无所息。
今天的年会,所颁发的奖,虽然它纸张很薄,但它的意义却很重大。
首先,它是我们努力的见证。二年多的奋斗努力,成败得失,都印在了它的上面。初尝课改的不适应,面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无措,课程概念的模糊,每一次的改变和突破无不带着泪水和微笑,都写进了这薄薄的奖状上。
其次,它是对我们成长的肯定。二年多以来,我们的老师在不断的扎根、汲养,一部分老师和自己的教室已经绽放出了美丽的样子,是那样的让人向往,停不下脚步;还有一些老师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太大的变化,但她生命的底色已经被改变,与我们来时相比,差距岂不是千里;在无声无息中,对我们的同行也不断的进行着超越,二年多来,社会及家长对我们改革的肯定足以证明这一点。
再者,这也是一份沉沉甸甸的期望,是一个新的开始。走来二年多,站在此时此刻的这间屋子里,我们回望来路,再转向前方,下一阶段的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看到有的老师已经做好了准备,有的老师也正在做着准备。我也在做着准备,为我们这条漫长的、未知的道路掌灯引路,保驾护航。这就是这个奖对我的期望。老师们,你做好准备了吗?
展望一下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学校将是一所充满诗意的校园,我们的生活也将是充满诗意的。孩子们和家长将成为我们的同伴,我们将带着他们在被我们所命名的教室里或者教室外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一起去演绎生命的意义,这才是我们的未来。相信我、相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的领导和团队,那时,迎接我们的必定是鲜花与掌声、尊严与富足。
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是可能的。正如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那块无名墓碑上所写的: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和我身边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有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也是灵魂的一种自省。和春晖中学校歌“清歌一曲,形色匆匆”的歌词中所透露出来的一样,带着使命和责任,从改变自己开始,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启点年青的老师们,你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改变了,你终将会改变什么呢?你的教室?你的人生?中国的教育?谁知道呢!
眼前又出现了步履长衫、温文儒雅的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大师们,行色匆匆神色从容的身影。老师们,让我们重温一下这首歌词吧:“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清歌一曲,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