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可以从接纳创伤和找到自己核心需求两个方面来阐述。看了玲儿老师的解析,备受启发,也从自己感悟比较深刻的几个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次会面时,威尔像对待别的心理医生那样攻击尚恩,起初尚恩保持尊重和接纳。直到治疗结束时,威尔说他娶错女人了,尚恩被激怒了,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他不同于其它心理医生的反应,让威尔感到震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要触碰到了底线就会反击,自尊和底线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当受到侵犯时,必须全力以赴地维护。
这也说明了没什么直接的观察和接纳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生活中,在面对同一个人时,不停的去接纳对方,又不停的产生新的问题,我们不停在的情绪中轮回。这中漏了一个重要的间步骤——了解原因。问一句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就是澄清问题,找到事情的本来面目,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活在自己的想当然中。
看到这里,很有共鸣。自己时常把自己摆放在一个圣母白莲花的位置,觉得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接纳,跟我没有关系一样。其实不是没有关系,而是自己从内心深处逃避。别人触碰了自己的底线不敢维护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界限,这是严重失去自我的体现。
同时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观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到根本之后再开始行动,不然生活是越折腾越累。遇到问题时不去分析背后的原因,不去看本质,就着急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很要命的,如果只是行为改变而不改变自己的观念,那么依旧在循环当中。
第二次会面,尚恩带威尔到一个湖边。他跟威尔说:“你只是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他明白威尔的聪明自信,只是对痛苦的防御,使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世界直接建立关系。他接着跟威尔说了很多,甚至提到自己陪伴生病时妻子的场景。
他想让威尔明白,他所能说出的,都是从外部获得的信息,而那些信息并不是他亲身经历的,并不是真正的属于他。
最后尚恩告诉威尔:“我不能靠任何书籍认识你;除非你谈自己,说你是谁;那我就有兴趣了,我愿意加入。”威尔像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打破他的伪装。
看到这里也特别有共鸣,学习不光是学习知识点,要把这些学习到的内容发挥出来,用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要学会体证,降伏其心,然后更好得去应对外界生活。
第三次会面,他们两开始干瞪眼,尚恩没有说话,他沉默着等威尔主动开口,这让威尔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直到下一次,当尚恩在等待中打瞌睡时,威尔主动打破了沉默。他们谈到亲密关系,威尔谈到了史凯兰的完美,他说自己不想打破这种完美。尚恩说起他妻子放屁的事,他想告诉威尔,我们都不完美,包括你。
他告诉威尔:“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唯有去尝试。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最重要的是要接纳这种不完美。
后来尚恩问他:“你热爱什么?想要什么?”威尔认为砌砖、修车、清洁工的工作是件光荣的事。而尚恩反问他为何会做着清洁工,却偷偷的地读书解题,看不出有什么荣耀。问他真正想做什么人?
当威尔说自己想做牧羊人时,尚恩说他在逃避问题,浪费时间,他告诉威尔游戏结束,把他赶走。
尚恩想要点醒威尔,但他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威尔的好友查克的助力。当他们两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时,查克的话彻底点醒了威尔。
影片结尾,当尚恩拿着威尔的档案,不停重复着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威尔的防线彻底崩塌了,他抱着尚恩痛哭。我想,那时候的威尔和尚恩成为彼此的“心灵伴侣”。最后,威驾着好友们送他的破车,去加州寻找史凯兰。
看到这里感悟到: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带有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我们有选择面对原生的家庭的态度和看法,我们是有自主选择权的,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并且深陷其中。也可以选择突破自我,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束缚,活出自我,让自己的生命绽放。
影片中,开始的威尔一直活在原生家庭的创伤中,自暴自弃,不愿意接纳自己,哪怕自己有过人的天赋也不愿意发挥出来,他害怕被抛弃于是在一段关系中会主动先逃离。他的能量就用来对抗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通过威尔的引导,他开始接纳自己,接纳原生家庭的伤痛并不是他的错,他可以独立出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心灵得到救赎后,他的人生开启了另外一个篇章,他开始接纳自己的天赋,去公司上班,也开始接纳自己有爱的能力,于是去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我相信,通过他的核心需求被满足后,他的事业也会更上一层楼的。
看到这里就像看到了自己,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内心有一种罪恶感,让我感觉自己不好,内心自我价值感极低,于是对于自己的很多优势表示视而不见。每天大部分时间精力用来对抗自己不完美,而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来精进自己。于是被生活推着走,感觉处处都是坑。
就像电影中阐述的一样,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如果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那么很容易被生活裹挟,被生活推着走。陷入一种消极被动的心态,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影片中威尔开始逃避自己的内心,想要一生就如此得过且过,但是后来通过不断询问自己的内心,他开始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天赋想要通过事业完成自我实现,到最后去寻找自己的爱人,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爱的需求。 目前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就是好好整顿自己,让自己能够活出真实的自己,而目前自己的专注力,定力,观察力还远远不够,所以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功课。那么明确了这个目标后,就会带着觉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断地精进。
这部电影给自己的启发:
【1】一个人可以放下外在名利诱惑,但是不能丢失了自己。当自己最亲近的人或者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被触碰时,要积极主动反击,不要以接纳之名而失去了自我。
【2】遇到让自己产生情绪的事件时,要学会澄清,去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理清事实,也是通过沟通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解决问题,不要陷入到自以为是的妄念当中。
【3】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和内容,不要陷入到学习快感和结果的执着中,重视过程,给自己制定一个方向,然后不断尝试,行动,在行动中不断精进自己。
【4】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当自己的生活被裹挟时,让自己静下来,学会思考,学会独处,让裹挟自己感觉,情绪和想法都停下来,通过接纳的力量让自己从过去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让自己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动权。然后弄清楚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主动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让自己的生命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