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网红公众号之一——咪蒙,近期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媒体创作大赛,其中,一篇名叫《我是一个特别的网红,特别的不红》的文章脱颖而出,获得一片好评和点赞,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作者自述了在成为网红段子手前的心理路程:从20岁开始,就一直在为走红做准备,也一直坚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特别的,总有一天会成为很牛逼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失意和打击后,才发现自己他妈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看完这文章后,我的第一感受是:“靠!怎么还有这么奇葩的姑娘!”,可深思后,我可怕地发现我在嘲笑我自己,曾经的我不也幻想过自己考进清华北大吗,连十里八乡欢送的场景都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而现实是,上了一个大专院校混了个文凭,误打误撞地进了铁路,成了一名浑浑噩噩的列车长。从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任何回应的婴儿,到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再到对大部分事情已感到无能为力的中晚年,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智成长的过程吗!
处于青春期的90后铁路乘务员们,每天重复着简单而乏味的乘务工作,虽身着统一的紫色制服,梳着同样的发型,却难掩那颗“我很特别”的蠢蠢欲动的心,早已另作了番打算。我曾“采访”过多个乘务员,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是否将这份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来发展,我得到的答案几乎是统一的否定,并还带着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意味。
三毛曾说过:“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悦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是啊,时间才是那把最锋利的雕刻刀,再有棱有角的人生,都能给你磨的光滑锃亮。现在想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也都有了它存在的道理了。一个月前,我还对铁路各种繁琐的标准化制度和毫无人情味的规矩颇多微词,认为按标准办事简直是吃力不讨好,如今想想,实在幼稚,制度只有标准化,才有了更好的行为准则。
一个心理小测试,让我学会了观察人,看懂人,理解人。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让读者在心里做个排序,映射出工作、爱情、性、家庭在读者心中的重要程度。答案因人而异,没有高下之分,但把什么放第一位,是人与人最重要的分野。我将这个小测试用到在列车上的工作中,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旅客绞尽脑汁地想逃票,为什么有些旅客只是坐了个商务座,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颐指气使,也明白了旅客的各种插科打诨……
以上就是我作为车长的工作总结:对乘务员和旅客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