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参加某大学校外兼职老师的聘用仪式,发现身边的位置居然是前同事。
两个人见面感觉非常亲切,就像上天特地安排的一样。
也没有太多的客套-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个样子,即使几年没有见面,我们也非常坦诚地向对方诉说自己的未来。
前同事是人事领域的专家,历经多个知名外企、民企。现在人到中年,也希望有自己可以掌控的事业。目标领域是利用数字化的平台来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以解决供需对接问题。信息不对等依然是存在的,人找不到工作以及工作找不到人双向无法奔赴,他们研发的平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谈到以现在网络化的支撑能力,日后的工作也会被碎片化。比如一个人可以签一份3天工作、4天休息的合同,人却不一定需要在公司所在地,远程协同办公即可。
我们也谈到以现在人的寿命和精神状况,干到70-75岁是正常的事情,法定年龄退休之后还有漫长的精力充沛的时间,需要有合适的地方去发挥。这样也可以部分解决有经验的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我们还谈到可以从大学开始,高年级就可以帮助识别、规划职业方向,对接需求企业,缩短学生融入社会、融入公司的周期,效率得到提高。
我们也谈到一些垂直领域的人才聚集和培养,比如产品管理,对于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驱动的实业发展至关重要。
也谈到一些外资产品本土化的设想,认为空间是肉眼可见的。
总之,在中国不缺少机会,需要坚定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