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院子里,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我头上,照在书上,照在孩子的笑脸上。母亲土黄色的脸上带着只属于太阳的笑容,双手搂着孩子的身体,目视着远方。孩子则仰起小小的脑袋,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母亲,好像母亲的脸上有新奇好玩的东西似得。想到这儿,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哎,谁让这个孩子好奇心太强了呢!
“孩子,你慢慢来,我愿意等,等你把手中的蝴蝶结扎好,我愿意用我的时间去换你专心做一件事时的样子,就像我愿意等我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来那般。孩子,我不会责备你,你不用害怕,慢慢来,慢慢来。”在这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作者对孩子的慈爱与关怀,这种爱是软软的、柔柔的、慢慢的,使我心中窝藏不住的感动一涌而出,随之,便有无色无味的液体从眼角滑落,滴上心头,顿时感到暖暖的、热热的。原来,慢,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原来,教育,也是需要慢慢来的。
读完《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时,早已是深夜,窗外一片寂静,但我的内心却平静不下来:有对华安天真纯洁的欣慰,有对华飞兄弟间情感的佩服,有对母亲宽恕孩子的感动……总之,归于一个,那就是他们一家人之间的温馨的感情。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也是一个让人佩服的家庭,如此和谐,如此有趣。
这个家庭有华安的天真有趣。华安看到一辆又一辆的车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起,像自己看过的一个东西,于是,便指着类似自己家的小火车的车,对妈妈喊:“妈妈,龙!”妈妈便会笑着说:“对,宝宝,龙,车水马龙。”有时候,安安和弯腿的昂弟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这时,安安便会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砰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
这个家庭有华飞的正直仗义。华飞和葛格打架了:葛格把华飞的衣服剪成一条一条的,让华飞变成了 “非主流”。很不幸的是,葛格的“杰作”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命令葛格“把手伸出来”, 葛格吓得把手放在了身后:“不要打不要打!”华飞却并没有因此而报复葛格,而是双手抱住葛格,帮葛格说话:“不要打不要打!”兄弟俩就这样抱在了一起……
这个家庭有母亲的关怀宽容。见兄弟俩如此“相依为命”,母亲并没有去拉开底笛,而是转身走出了房间,让他们兄弟俩继续“培养感情”。也有时候,母亲很放不下华安。华安喜欢在放学的路上留意一切事物,他会学伙伴翻墙、打滚儿,会观察蚂蚁搬家,会去工地搬一块自认为很有用的大废铁,然后艰难地背着回家。就这样,原本只用15分钟的时间就能到家的路途,给华安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因此,母亲总是要为华安担心2个小时。母亲要给华安的朋友挨家挨户的打电话,询问华安的去处,但每次在母亲还没打完所有的电话时,华安却安然无恙地站在了家门口。这可让母亲担心死了!
这个家庭有所有人都羡慕的温馨与和睦。这本书,不就是描绘着这样一个故事吗?
想着想着,忽然感悟到:天下有哪个母亲不担心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呢?
是的,孩子是所有母亲的心肝,就是我的母亲,也不例外。
从来只盯紧我学习的母亲,对我就好像对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我总是觉得她不疼我,不爱我,甚至不太想理我。这种心态伴随了我六年的时光,在这六年里,我和母亲都保持着“见过,但不太熟的‘陌生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关系,直到那一次。
我喜欢蹦蹦跳跳的感觉,那样很自由,但跳多了,也不太舒服。那天晚上,不知怎的,肚子一个劲儿地揪在一团,像个皮球似的,我仿佛看见了天堂和那即将到来的天使。母亲在一旁盯着,盯着我的眼角滑落一滴滴的泪,她的两条细细的眉毛也揪在了一团。这是我第一次见母亲为我紧张,为我担心的样子,不知怎的,肚子不那么疼了,反而有一股幸福甜蜜的泉水涌上心头。母亲端来一盆水,把毛巾打湿,拧干,放在了我充满露珠的额头上,顿时,一股凉爽的感觉袭上脸颊,也袭上了滚烫的心田。
待到我好些了以后,母亲轻轻地扶我起来,倚在床边,把热气腾腾的盐水慢慢地端在我面前。因为之前流了太多的汗,现在一看到水,就像几十天没吃东西的人一样,疯狂地狼吞虎咽起来。母亲担心地在一旁叮嘱着:“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小心呛着……担心点儿……”
那一夜,我就睡在母亲那温暖宽大的胸膛里……
慢,是一种美丽;慢,是一种品质;慢,更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