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期间,美国的海军和空军飞行员与接受苏联培训、驾驶米格战机的北越飞行员经常发生空战。1968年之前的三年里,美国海军和空军在空战中一般保持着2/3的胜率:己方损失一架战机,可以击落对方两架战机。1968年前五个月,海军的战绩有所下滑,他们击落了9家米格战机,自己却损失了10架战机。海军将领决定要采取行动,改变不利局面。他们制定了王牌训练计划(Top Gun school),挑选最优秀的飞行员担任教官,由他们假扮北越飞行员,与学生飞行员开展模拟空战。空战除了照相机取代了导弹和子弹记录双方每一次遭遇外,其余完全真实模拟实战。教官驾驶着类米格战机,使用北越飞行员的战术。而学员们则驾驶美国海军的战斗机每天升空,与教官组成的“蓝军”在空中战斗。在战斗中,飞行员要把他们的战斗机(以及他们自己)推到失败的边缘,以便了解飞机能够做些什么,他们使用各种战术应对敌方攻击,了解需要采用何种战术能够脱离困境。担任教官的飞行员,是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他们一般会赢得战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官的优势会逐渐增大,学员们常常在一开始就遭到惨败。一旦飞行员们降落到地面,马上会召开“战斗报告会”,还原过程,指出学员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二天,教官和学生们会带着前一天的经验教训,再次重新投入战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员们开始认真汲取模拟空战的经验教训,并将学到的东西内化于心,在真正做出反应之前无需思考太多。他们也发现自己和教官团队的空战对垒也取得了进步。课程结束后,蓝军学员返回部队,担任所在飞行中队的教官,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其他飞行员。
1969年全年,美军停止了轰炸,当年美越双方也没有发生空战。但到了1970年,空战恢复进行。接下来的三年里,美国空军飞行员的胜率仍然保持之前2:1的水平,而海军飞行员胜率则达到了惊人的12.5:1,充分体现了王牌训练计划的威力。海军设计的这个计划,在许多方面都有刻意练习的元素。它给学生飞行员机会,在不同的局面下尝试不同的战法,并由教官对其表现进行反馈,然后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这种刻意训练的原则,也可以在其他专业领域得到应用。首先是设法找到所在领域或行业的杰出人物,然后训练其他那些表现不太出色的人,并尽可能使他们也达到前者的水平。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提升整个组织或整个专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不仅仅是在两军对垒这种对抗性极强的情形下,在专业领域特别是企业界,如果你采用的各种方法中想要拥有竞争优势,在顾问、咨询师和教练们采用的各种方法中,最有效的是和刻意练习最相似的办法。来自华盛顿柯克兰的一位专家总结出了把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的办法,让人们一边完成工作任务,一边能够从中尽可能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技能。他的方法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拒绝三种错误思想。第一种错误思想是给自己的能力范围预先贴标签,这类人常把“我不能”或“我不是”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认为自己天生就不具备某种能力。而实际上,认识到我们能够塑造自己的潜力,并且保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十分重要。第二种错误思想认为,如果你做某件事的时间足够长,一定会更加擅长。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做某件事情,我们的绩效和表现并不会提高,而是会止步不前甚至缓慢地下滑。正如埋头拉磨的毛驴,不会因为拉的时间更长而水平更高一样。第三类错误思想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提高。事实上,职场中的管理、销售和团队合作等专业化技能,除非你运用一些专门的学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获得更大的进步。道理很简单,好的愿望加上加倍的努力,如果选错了方向,只能越来越糟。因此,刻意练习的观点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第二个步骤是边干边学。 如何处理工作和练习的关系?职场人士最最常见的问题往往是——我们这么忙,每天的工作都干不完,哪还有时间去练习呢?这位专家也给出了他的办法,那就是“边干边学”。比如:对公司的会议流程进行调整,将传统的PPT汇报活动修改成对某一项特定技能的展示,比如即兴演讲、减少对PPT以来的脱稿汇报等,由听众在展示完毕后进行点评和反馈。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使全体员工的有关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边干边学”的一个好处是,它使人们养成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一旦他们理解了日常练习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可以用练习来实现多大的进步,那么他们就会有机会将其他的日常商业活动转变为练习活动。到最后,练习就变成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种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与杰出人物的心态非常相似,他们从不拘泥于眼前的小成败,而是着眼未来和成长,利用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可能机会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能。此所谓志存高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使学生们知道了该怎样做的正确方法,距离能做出来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在专业领域和商业世界稍加留心就能发现,这种介绍知识的训练课程比比皆是,主要的原因估计是:向一群人介绍知识,比起创造条件来提升技能,要容易得多了。我们的许多专业学院就是这样,他们教学生知识,然后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设计一些测验,原以为学生们掌握了知识,也就能相对容易地熟练掌握技能。结果却是,我们的大学生进入职场时,通常发现自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提升工作的技能。医疗行业也是这样,年纪较大的和经验更丰富的医护人员的绩效,为什么不总是比年轻一些、经验缺乏一些的医护人员更好一些呢?虽然医生们也是十分努力地寻求提高医术,他们不停地参加行业大会、研讨会、小型课程以及类似的培训活动,但这些方法往往不是那么有效。多伦多大学的医学博士教育科学家戴夫。戴维斯(Dave Davis)研究发现,最有效的培训是那些具有互动因子的项目,比如角色扮演活动、讨论小组、案例分析、实习培训等。效率最低的活动是那些“说教式”的培训,也就是当前最常见的以聆听讲座为主的培训。戴维斯在研究报告中总结道,这种被动地聆听培训,既无法明显提高医生医术,也无助于显著改善病人的病情。
相对于传统方法,刻意练习致力于制订技能的培训计划,这种策略更加重视人们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知晓,特别是着重于使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每个人的技能尽可能接近杰出人物的水平。在医学界这种技能上的差异会带来治疗结果的明显不同。只做过10台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外科医生,其病人在五年内复发癌症的比例为17.9%,而做过了250台前列腺摘除手术的外科医生,其病人在五年内复发癌症的比例仅为10.7%,而且随着医生经验的增加,癌症复发率会逐步下降,直到那位外科医生做到1500-2000台手术室,复发率才保持稳定不再下降。外科医生由于其职业特点,有些手术结果当场就会显现,有些会在术后护理或术后检查体现出来。这就相当于外科医生可以获得反馈,这也印证了外科医生可以随着经验的积累技艺不断精进的原因。杰出医生的表现,往往体现在手术过程中的临场应变上。这种临场应变,往往反映了这些杰出医生的心理表征,他们根据现场的信息做出的决策,往往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研究决策背后的思考模式和思考过程,以求得在技能培训时向更多的医生推广,这正是我们需要着力关注的地方。这也是刻意练习原则应用的另一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