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留言,讲了她的故事,还说我可以写出来,谈谈看法。就叫她A吧,20岁的姑娘。
留言很多,提炼如下:
1)总是不开心,希望像别人一样没心没肺地活。
2)父亲在教育方式上与母亲有分歧,且常因分歧发火,摔东西。A曾跟母亲说过想离家。觉得自己从小是在家人的争吵中度过的。觉得童年没有美好回忆。
3)儿时家里争吵不断,静不下来,读不进书。
4)一直不敢轻易犯错,尽量不给家里添加压力,初中毕业工作,想为家里分担。
5)弟弟初二就辍学,之后一家人都在外面。姐姐已出嫁,也在外面打工。
6)15年开始全家出来打工了,16年父亲想在县城买房,有些犹豫,A想改善环境,也想后代过得好一点,遂支持,于是买了。因房贷压力大,父母更节俭,同时觉得弟弟不争气(工作不稳定,总换工作),看弟不顺眼,认为他不够节俭,且有沉迷游戏的嫌疑,于是A觉得是不是自己当初支持父亲买房错了。
7)害怕别人追求,别人一靠近就想跑,原因是觉得对方不成熟,给不了她安全感。但其实心里很急,因为同龄的大多已婚了(说她那边的人结婚早)。
8)A觉得她的烦恼与纠结,是因为自己过于敏感,早熟。
以下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说得不对或者措辞太重请见谅。
1
你不是唯一
做人容易做人难,这是谁都逃避不了的事实。
做人之易,易在可以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就受业力牵引来到此世。
做人之难,难在我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甚至是,阵痛。
一个人有情绪,不开心很正常,人是情感动物。即使是表面看起来的没心没肺,也不代表其内心就不迷茫,不荒芜。
例如那些“微笑抑郁”者,不到某一刻,我们都不知道他们也曾经在暗夜里兀自挣扎。
段子手薛之谦,给人看见的是没心没肺,欢乐秀逗,却坦诚自己曾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如果我心里没毛病,我就不会写出那样深沉的歌了。”
那段时间,他夜夜失眠,严重到要去看心理医生。有一天还给父亲打电话,说我要跳楼了。父亲立马赶过来,拿了三粒安眠药给他服下。
薛之谦说,三粒安眠药给他带来的只有昏沉而已,根本谈不上睡觉。
谁做人都难的,马云说他最后悔的是创建了阿里巴巴,被很多人调侃嘲笑,说这不是装逼么?
或许真不是装逼,因为我们看不到他因为阿里巴巴,而遭过的罪。
知道谁都有难,明了苦、短是人生的实相,就应该懂得你并不是唯一的那一个,只是芸芸众生之其一:
——是选择顾影自怜,甚至因此上瘾(痛苦是会上瘾的,推文《这样爱,只能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里讲过,这里不赘述),沉溺其中,还是通过学习,去洞察,去成长,继而勇敢地走出来,接纳并拥抱所有,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
2
逃不过的原生家庭
01.原生家庭VS错误归因>>>>
我在推文《家长们,请不要成为孩子的祸害!!》里讲过,一个人的成长绕不过原生家庭。A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也是为人父母需要警惕的地方。
因为父母长期争吵,缺乏安全感成为A就从小形成的个性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争吵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在潜意识里,把父母的争吵归因到自己的头上: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不在了他们就不吵了?
于是,要么叛逆到底,要么消极萎靡。
前者攻击别人,后者攻击自己。走的都是极端,都非良策。
A显然是后者。她习惯把家中发生的不幸归因在自己头上——儿时,认为父母争吵是“我”的错,想逃离;长大后,因为支持父亲买房带来了后续问题:父亲压力大而对弟弟有所责怪……又归到自己头上。
这是基本归因错误。
谁都不是救世主。没有一个人强大到足以背负周遭所有的人,事,物。
人行于世,终究是一个人的旅程,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轻省上路,看自己的风景,品自己的悲欢。
当然,这不是叫你推卸责任,而是从心理上要认识到“独行”的道理。为人处世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罢了。该负的责任,负了就好。该尽力的事,尽心便罢。
人在现世,归根究底不过“了缘”二字:遇上不好的,接受,叫偿还业债;遇上了好的,享受,叫行乐当下。
拿A来讲,儿时父母争吵,是他们不会教育,不是A的错;弟弟不争气,父亲发火,那是他们之间的“索”与“还”,各自因果各自背,能劝解就劝解,劝解不了就安于当下,不必为此忧心忡忡,焦虑过度。
凡事无愧于心即可,强求即是攀援。
强大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一并打包扛肩上,而是来则来,去则去,大可当它与己无关,做到“身于事中,心自抽离”不是自私,而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智慧。
02.>>>>原生家庭VS爱情观念
很显然,A对于爱情的恐惧,也是源自于原生家庭。(请参考《她总说自己有病,医生却查不出来——再说原生家庭》)
父母婚姻的不够幸福,尤其是父亲的暴脾气,让A对男人怀有太多的不信任,对爱情与婚姻也有着本能的排斥。
却不知道,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他们的不圆满,不代表你和你未来的那个他不会圆满。
因此,要勇敢地打开自己,过专属于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然了,要谨记,正因为幸福是自己的,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来,所以不要因为别人都嫁了,所以“我”也要嫁了,继而随便找个男人成个家,这样很容易成为另一个悲剧的起点。
总之,要学会从原生家庭里“分离”出来。如果每次遇上同样的问题,自己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选择,那下次遇上同样的事就要觉知,这是原生家庭的“遗留问题”,我不要这样。有了这个觉知,就可以渐渐摆脱,开辟属于自己的新路。
3
不是救世主,也别沦为阶下囚
最后,说几句直接的话,希望A不要见怪。
A说自己的焦虑与不敢接受别人追求,是由于自己成熟别人不成熟所致,其实恰恰相反,有这些问题,反而是因为A的不够成熟。
真正的成熟,不是扛下一切,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卸下自己内心的包袱:如贪婪,如恐惧,如过分追求安定与确定;
真正的成熟不是萎靡,更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从心理上把自己与他人(包括家人)以及过往的境遇里分离出来,过当下的生活;
真正的成熟,是率性地打开,而不是让自己萎缩成一个没有生机的,困顿的核;
真正的成熟,不是意图掌控所有,而只是掌控自己;
而A自以为的成熟,其实是恐惧,是攀缘,是苛求事情如己所愿的全能掌控感,是这种掌控感的失控令其手足无措,焦虑不安,以至自我否定。而世界自有其运行的规则,学会顺从,学会放手,学会接受自己改变不了的,同时享受自己可以改变的,才是真正的成熟。
你,不是别人的救世主,也不是“环境”的阶下囚。
不要把身在的困顿处境,内心的恐惧与欲求不满,作为自己多愁善感甚至自怨自艾的理由,因为谁都不容易《你有你的烦,我有我的难》,他们能走出来,你也可以。
最后,送A一句话,来自于诗人莱昂纳德•科恩: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愿你把生命中的裂痕当作指引,让它引领你一步一步地认识自己,继而主宰专属于自己的人生。
祝福你。
我是悟恩,周末愉快。(PS.我不是学心理学的,只是就我所知粗略谈谈,想更好地了解自己,请自行寻找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