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引人遐思的书名,不能承受的,不应该是重吗?正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因其轻,而是因其重。也许我误解了,轻与重的界限本就没那么明晰,这里所谓“轻”,可能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带着这种最初的疑问,翻开这本书,我期待着,本书的作者米兰·昆德拉先生能给我个说得通的解释。现在,读完了全书,你要是问我,悟了吗?回答是:没有。
小说的故事,开始于一次极为偶然的邂逅。知名外科医生托马斯,刚离婚不久,与前妻育有一子名西蒙。离婚后的托马斯正享受着幸福的单身生活,他生性风流,喜好女色,而如今,他终于可以毫无顾虑地与多名情人保持所谓的“性友谊”。然而这一切,在他邂逅了一个叫特蕾莎的女该后,全变了。“对于这个几乎不认识的姑娘,他感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对他而言,她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于是,他选择和特蕾莎走向婚姻。但是,婚后的托马斯并没有收敛他的风流,暗地里仍与其往日的情人,画家萨比娜,保持着“关系”。发现这一切的特蕾莎十分痛苦,最终选择出走。托马斯终究还是不舍,离开自己的祖国去寻找特蕾莎,二人和好,有了一个新家,并养了条叫卡列宁的狗。托马斯走后,萨比娜有了另一个情人,知名学者弗兰茨。弗兰茨是有妇之夫,妻子玛丽·克洛德,二人育有一女玛丽·安娜。弗兰茨与萨比娜的关系终被发觉,他就此与妻子关系决裂,二人分居。此时,萨比娜突然离开,弗兰茨茫然无措。不过很快,弗兰茨有了新欢,慕名而来的女学生成为了他的情人。故事到这里,如果死亡代表着结束,那么故事的结局可以这样说:托马斯夫妇死于货车重压之下,即某种意义的“重”,萨比娜老年时立下遗嘱:死后火化,即所谓“轻”,叫卡列宁的狗死于肿瘤,弗兰茨死于歹徒抢劫。
读完全书,仍然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底是什么?原文对于这个问题也只给了模糊不清的答案,“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生命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轻还是重?作者援引了巴门尼德的答案:轻者为正,重者为负。其实,让我看这里的选择,终归还是仁者见山,智者见水。
回顾这部作品的内容本身,很多地方让我觉得新奇而玩味。首先是托马斯这个角色的塑造,个人看来,他始终在 “轻” 与 “重” 之间摇摆不定,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多情种子,最终竟然选择了婚姻,选择了“重”。他有着很奇怪的习惯,和情妇发生关系后却不和她们共枕入眠。对此,他给出的回答是,“睡觉时如果有人在旁边,我会失眠”。然而,这个原则在遇到特蕾莎后就失效了。清晨,当他在她身边醒来时,惊奇地发现特蕾莎在睡梦中竟紧紧抓着自己的手,这时,他又一次想到,“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河水汹涌,怎么就能把这个放着孩子的篮子往水里放,任它漂呢!如果法老的女儿没有抓住水中那只放了小摩西的摇篮,世界就不会有《旧约》,也不会有我们全部的文明了!多少古老的神话,都以弃儿被人搭救的情形开始!如果波里布斯没有收养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就写不出他最壮美的悲剧了。” 就此,他由性欲转入了爱情。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爱多多少少都会带点崇拜,女人不会爱上她觉得可怜的男人;而一个男人,却可能因为怜惜一个女人而最终爱上她。我想,托马斯爱情的萌芽大抵也是如此而来的吧。自由地释放情欲,是托马斯所求的“轻”,所以,在特蕾莎出走后的最初几天,他感觉,“现在,他的脚步突然间变得轻盈了许多。他几乎都要飞起来了。此时此刻,他置身于巴门尼德的神奇空间:他在品尝着温馨的生命之轻。” 然而,这种自由感没持续几天,他便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生命之 “轻” 让他无法承受。于是,他选择找回她,找回他生命的“重”,生命的真切存在。当他选择出发的那一刻,即意味着他已经准备与过去追寻的生命之轻作告别,同时与之告别的,还有萨比娜,一个一直走在“背叛”这条路上的女人,一个绝不肯 “媚俗” 的女人,一个用一生在追求“轻”的女人。
萨比娜,画家,她与托马斯的相识甚至还在特蕾莎之前,被托马斯称为最了解他的情人。为什么说她一直"背叛",绝不“媚俗”,永远追求生命之“轻”?她“背叛”了一切:父亲的权威,婚姻,情人,乃至国家。一切媚俗的都是她所鄙夷的,就连遗言,她也要求死后火化,化为生命之轻。“直到此时,背叛的时刻都令她激动不已,是她一想到眼前铺展一条崭新的道路,又是一次叛逆的冒险,便满心欢喜。可一旦旅程结束,又会怎样?你可以背叛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然而当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一样也不剩,还有什么好背叛的?萨比娜感觉自己周围一片虚空。”,她已经回不了头了,只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我想在我的画室里和你做爱,就像在剧院的舞台上,周围尽是观众,他们无权靠近我们,但是他们的目光却无法离开我们......”,这字里行间甚至有种歇斯底里的味道,在托马斯结婚后,萨比娜秘密写了这封信给托马斯,事后,这封信被特蕾莎发现,由此引起特蕾莎每晚不停地做着同样一个怪梦。
特蕾莎这个角色也很有内涵,她学历不高,但似乎比很多学历高的人更懂得灵魂的价值......(按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我这里应该打住了,大家移步去去看原文吧,哈哈哈)
最后就是“俄狄浦斯”这一情节道具的巧妙穿插应用。想必,索福克勒斯俄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大家都很熟悉了。如果忘了,那我这里简述一下,俄狄浦斯在出生时被预言将来必将杀父娶母,即使故事中的人物试图以各种方式对抗这一命运,可最终俄狄浦斯还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成为了新任的俄狄浦斯王。在这其中,我看到的便是一种冥冥中命运的力量。而与本书而言,展示的也正是这种命运的力量。
现在,写完了书评,你要是问我,悟了吗?回答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