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个习惯,每次新学期开学拿到全新的课本以后,总会立即买包书用的书皮把书包起来,小心翼翼地写上名字,生怕书本有一丝一毫的损坏。即使是课堂笔记,也会记在笔记本上,绝不在书上乱涂乱画,所以到了学期期末,那些课本拿掉书皮以后都还是全新的一样。
这曾是我小小的骄傲,对于那些到了期末连课本都找不到的同学,总会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而那些我悉心“爱护”的课本,后来被我堆积在柜子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初中以后,我就很少翻看也很少整理了,因为懒也因为用不着。
而我的课堂笔记呢?早就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虽然课本是全新的,可也因为它是全新的,也就没什么太大意义。新课本是不难买到的。
可带有自己的笔记、涂鸦、碎碎念的课本哪里找得到呢?
对于念旧的人来说,有过去痕迹的东西往往比全新的东西更重要,因为它们往往是时间和记忆的载体,不可复制。小时候,总是觉得新课本多好啊,我要把它留到以后再用。可我却从没想过,在这个学期之后,我哪里还会再轻易翻开这些课本呢?毕竟都学完了不再经常用啊。于是当初那些最好的东西,在岁月里蒙了尘,我连记忆都找不到。
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可到最后它却不是最好的了。
有一部电影从首映开始,你就想着去看,却一直都没去,直到电影院里都不再有排片了,你才从网上找资源看看这部想看已久的影片,看完了却发现,影片是不错,可它的热度已经过了,你很难再随意就能找到和你一起讨论这部影片的人。这时,“最好”是打了折的好。
为什么要把最好的东西留到最后呢?
如果以后你有机会得到比之前你觉得的“最好”还要好的东西,那之前的“最好”还有意义吗?如果“最好”是因为它在当时的环境和时机下才最好,这样的错过不是也很可惜吗?即使到了最后,这最好依旧称得上最好,可是你是否心境依旧仍愿珍惜这种“最好”?
觉得最好的东西,就物尽其用,就好好珍惜。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怎样,所有的未达都有不确定性,能够把握的只有此刻、当下。
想看什么书就立即买来看看吧,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没有道理,喜欢的歌就单曲循环多听几次,万一明天又发现了好听的歌谁知道你会不会喜新厌旧呢?
最好的不一定能留到最后,最后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别浪费了那些闪闪发光的最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