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白岩松的演讲,他说道三十岁之前要玩命做加法,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三十岁之后要做减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想到自己离三十不过两三年而已时,才猛然间发现,自己加法没做几个,也无减法可做。
在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压力袭来时,极易陷入未来的焦虑和本领恐慌,若要试着缓解缓解、放松一下,普遍都是在微信上倾诉,在抖音上励志。接着继续焦虑恐慌。这似乎成了绝大多数人无法跳出的怪圈。难道我们只能蹉跎岁月吗?
其实,我们所想的踏实工作、认真生活、简单幸福并没有那么容易。要做到踏实、认真、简单就很难,我们逐渐失去或已经失去了做难事的热情、专注和坚持。而时间和现实又无数次证明:为难事必有所得。
最开始听到这句话是在金一南教授的演讲视频里,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无论是通信兵,还是图书管理员,抑或教授,始终抱着为难事必有所得的态度,以终身学习的劲头全力以赴。这种精神在他《苦难辉煌》《为什么是中国》等一系列著作的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许多历史事件都在诸多精确细致的材料里变得活灵活现,以真实的万钧之力打动读者。我们的身临其境背后是他几十年的积累。
一直记得《国家记忆》里邓稼先先生临终临终前去天安门广场时问警卫员,“三十年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而他在住院期间一直忍着体内大量出血的剧痛写他一生的积攒和最后的思考。钱学森先生在在被问及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时坚定地回答,“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努力,生病住院时还在问天气,惦记着水稻。
他们都用自己的学识改变了国家命运,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无论求学、工作或是研究,他们用一生去做一件事,做最难的事。
止于当下,我们每个普通人,为难事其实可以具体到认真去做每件事、踏实做好每件事,读一本书、跑一次步、完成一项工作等等,在时间的维度里坚持和专注,生活必有所得,人生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