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生日的阳历与阴历重叠周期是19年,我刚好是第二次重叠,屈指一算,已经与不惑之年相望。
30岁以后,对年龄数字的增加,每年都怯怯的,总是觉得太快,快得来不及,匆匆一年,匆匆又一年。家庭、工作、人情世事掺杂在一起,像是一个急速奔跑的人,根本来不及看路边的风景。
今年,匆匆之后有了几分淡定,不断告诉自己:慢慢来,把心思放到过日子中去,把日子过到心坎里去。
想慢下来
社会节奏、工作节奏都那么快,人像一根橡皮筋,天天都在拉抻,总有疲惫,总有倦怠。或许在这个只争朝夕的时代,慢或许显得不合时宜。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到了云南的丽江古城,预定了一家高处的客栈,当时刚近黄昏,天空还是一片深蓝,古城的灯已经全部亮起,景色如画,喜欢之情沁入心底。在古城,到处都是有节奏的鼓声,拍打着你的心,歌声随处都在响起。我们仨到了酒吧一角,要了一份干果,屋檐上有铃铛随风而响,有一名驻唱歌手一边弹着吉他一边唱着婉转的歌,歌手旁边有一个手鼓,女儿跑过去和歌手配合着一起拍打,歌手有着温暖的目光和腼腆的笑容,虽然耳边有鼓声、歌声、风铃声,甚至还能听到楼下店铺的叫卖声,但是内心却一片平静,如小溪轻轻流过。这里真如大家所说的一样,是一个适合发呆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古城自身的魅力吧,一片喧嚣居然可以给你一个心如止水的心情。就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慢时光的美好,我来这里,并不是想做什么,而是想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发呆,感受一下时光嘀嗒。
总有一种感觉能找到你并且打动你。丽江古城的夜晚让我无数次的回忆,想念那些鼓声和歌声,想念那个发呆的我。于是,我想应该把匆忙的脚步放慢些,享受一下慢时光,在工作日之外,有一个慵懒的周末,在阳台上为花喷喷水,倚在沙发上看一本书,泡一壶陈年的普洱,慢慢品它的年代,在电脑上敲一段文字,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女儿把牛奶洒了一地也不批评她,索性和她用抹布一起创作一幅地板画吧,然后一起再把它打扫干净。岁月本来是静好的,为什么总要把它过得鸡飞狗跳呢?
想多陪家人
慢慢地,越来越知道什么最重要,生活中的主次能够毫无悬念地做出决定。
有一天中午,我正好回娘家吃饭,饭后我说下午要开个会,想洗个头,我原本就想自己在浴室洗一下就好了。妈妈说我帮你洗,然后立刻在浴室给我摆好小凳子,我坐在那里,妈妈为我冲水、打上洗发水,冲完之后拿一条毛巾先轻擦了我的双眼,再擦头发。这一套熟悉的动作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候功课紧张,时间宝贵,我经常在晚上洗个头再学习,好像那样能够更加清醒,每次妈妈都是熟练地给我迅速洗完,以节省我的时间。之后很多年,我早就淡忘了妈妈给我洗头的日子,而今,同样的动作再次唤起了我的记忆。我发现了妈妈的衰老,脸上有了皱纹,背也变得有点驼,但那颗爱你的心一点也没有变。
我常常借工作忙碌而很久不回家看她,她打很多次电话,我都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断。现在,我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她,陪她看冗长的电视剧,听她讲剧情中的人物关系,听她在电话中把那些重复千遍的唠叨说完……母亲节那天,我们一起转了好几个商场,终于买到她心仪的慢跑鞋,那一刻,妈妈像个六一儿童节收到礼物的孩子。
亲情的美好,要郑重地开始珍惜了。
想听老歌
有一次几个同事坐我的车,车上播放着我优盘里收藏的歌曲,下车时同事说:友情提示,一坐你的车就知道了你的年龄啊!全是老歌啊!
我不禁哑然失笑,还真是。当前的流行歌曲总是不感兴趣,反反复复总想听那些老歌。朋友圈里曾有一条催泪的信息,信息中收录了好多老歌,然后让你听听会唱几首,由此可以判断年龄。我点了个流泪的表情回复:我全都会啊!
高三时,正是盛行任贤齐的《心太软》之时,当时觉得太好听了,单曲循环无数次。记忆犹新的是,晚自习偷听被老师没收了随身听,扣了一个月才还给我。有时候喜欢一首歌,是喜欢听那首歌时自己的心情,或者是那首歌带给你那段岁月的印痕。
想缩小朋友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远离了呼朋唤友的热闹,愿意约上三五个好友,吃个简单的农家饭,然后聊聊彼此的鸡零狗碎,从少不更事聊到地老天荒。
朋友圈的发布也不那么频繁了,有很想发布的消息也总选择部分人可见。我觉得或许真的到了一个去伪存真的年龄了,不愿再为了迎合什么而虚伪地交好,想把朋友圈梳理到精致,数量可以不多,但一定要肝胆相照。看不习惯的人和事,我们可以理性地保持距离,并依然友善,我们可以疏远,但也要真诚。世界那么大,人又那么多,能够遇见已是缘份,如果殊路不同归,那就各自为安便好。
今年的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几个闺蜜一起去看桃花,在山坡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约定:等我们老了,还一起玩。说着说着居然感动得内心无比柔软起来……
这个年龄,真心感觉到了友谊的可贵。
想多读多写
回想30岁以后这几年,忙忙碌碌很浮躁,难以静心做事情。于是通过读书静静心,去去躁。杨绛老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至今都觉得这是对于读书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总结得最到位的一句话,精辟朴素而又一针见血。
读书也是受了女儿的影响,她良好的阅读习惯带动了我,我在一边光摁达手机也着实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开始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读书。读来读去,便有了想表达的欲望,然后就开始写,写的文字时多时少,时好时孬,但无论如何,能够实现“我手写我心”就好,有时候得到文友的点赞就心生欢喜,没有也不气馁。毕竟,能够找到一件可以打算坚持并且已经坚持下来的事情,还是很欣慰的。
……
上个月,有位老大姐退休,我们一起吃饭,她回忆说:你那刚上班时,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小丫头,上楼都连蹦带跳的,俩仨的台阶一步跨过去,你看现在长大了,成熟了,走路都一步一步地走了……
青春的印迹还留在别人的脑海里,而我却有点模糊了。
有天晚上临睡前,我对着镜子又拔下一根白头发,我问旁边正在洗刷的老公:你说我这白头发咋越长越多了呢,可能我的工作脑力劳动太多了吧,是不是我的饮食结构有问题呢?要不我就是太操心了,或许还有可能是遗传……老公刚洗了一把脸,顶着满脸的水珠对我说:有啥可分析的啊!这就是客观规律!鉴定完毕!
好吧,我就接纳这调皮的白头发,不再拔你了。然后我马上想起《致青春》中的经典台词:如果皱纹一定要刻上额头,那我们努力不让它刻进心里。
一岁年龄一岁心,年龄其实是个宝。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或许失去了青春的容颜,但也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收获了人生中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很多感恩之情,在年龄增加着长度的时候,也逐渐增加着厚度,这一切,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