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脑袋里不知道为什么总出现“小”这个字,可能是被小程序刷屏引起的,但我今天并不想说小程序。
曾经看见很多关于新型纳米材料的报道,现在回想起来,正好让我对“小”这种特性有了新的理解。纳米技术主要是对一些纳米级别的事物进行研究,对其组合方式进行处理设计,根据研究的成果可以生产出很多现在所没有的一些材料,报道中所说的新型纳米材料就是其中的一种,那种材料是薄如蝉翼,却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并非虚构。这个例子我觉得可以很好的说明“小”的力量,有了这种材料,我还需要那又沉又占地方的钢铁来造汽车、防盗门、建筑材料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这种材料成熟以后,大量投入生产使用,那我们的世界是否将会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世界又将以怎样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这里我不得不感叹“小”的强大,同时我也看到在这样成果背后闪耀的理性科学之光,提到科学我们不得不谈到那一个个最强大脑,它们表现出的强大理性、逻辑让人叹服。在面对这样的“小”到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事物,往往需要的正是这样严谨的推理与逻辑联系,数学公式运算,一步一步的让头脑中的猜想被证明为正确。在当下,科学理性被人们强调,在计算机领域更是这样,正是当下我们社会的发展阶段继续的,在我看来,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的阶段,未来社会发展高度的潜质完全由基础的牢固程度所决定。我们这里的“小”可以延伸到很多事物上,在软件开发上就像是程序语言的设计,语言特质决定了它会被多少人用于软件开发,又在软件开发中用作后台开发还是前端开发,往往软件语言在更新的时候改动都是很小的,这里的“小”只是一种不经思考的印象,实际上它的微小改动会由它写出的软件扩大上很多倍,这也体现出“小”事物更适合来打造“基础设施”。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完成基础设施大发展后,我们或许对理性的强调将会回归正常,将注意力往创造力,想象力,情感方向转移,这也就是由偏左脑思维向偏右脑思维转移。
往往人们对于右脑的开发相对左脑就显得不够重视,在中国更是如此,在小孩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数学奥赛相比而言更加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在文理分科的时候,理科更是好成绩学生的选择,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理工科的学生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现象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左脑开发的需求。但是,右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图像处理、记忆、情感、想象、创意、音乐等方面更有优势,与左脑思维相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潜意识来控制,但是右脑在信息的收集与组合上能够发挥比左脑更强大的作用,所以有人已经开始利用右脑来进行超脑记忆、快速阅读来提高做事的效率,这样的效率是用左脑完全无法达到的,当你脑袋中收集的素材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时,你更加无法用左脑来处理这样大量的信息,往往这个时候,右脑的创造力就会发挥巨大作用,你无法用语言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专业人士被问起他的成功是怎么达到的,或是怎么能能想出这样的解决办法,他往往是说不出来的,实在没办法也只会给你说“这是一种感觉”,也可以说是灵感,帕拉图曾说:“灵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都将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很多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他们所做的,通常是进行生活的积累,体验不同的生活,然后仔细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过程,关键时候就会去采风,也就是引爆自己的灵感,将自己长时间思考和积累的东西形成创作品。灵感不光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需要,在科学史上,也不因乏灵感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例子,苹果落在牛顿的头上推动万有引力的发现,化学家凯库勒梦见蛇咬自己尾巴然后发现苯环,它们都证明了灵感在创造与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实再对“左脑优秀还是右脑厉害”这个话题争论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关键是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做好平衡。在面对具体工作或是技术,对精确度要求高,我们就需要利用我们左脑的推理与逻辑保证其准确度。在面对一些未知领域,我们最好是发挥我们右脑的优势,寻找突破点,打开局面,在关系协调处理方面就最好发挥右脑整体感知的优势,做到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