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参加了由三十人教育论坛组织的第一届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踏出家门,拖上行李箱前往昆明,走上学习之路,有点胆怯,但充满了好奇。
论坛上聚集了全国各地热爱心理学和关注青少年成长的老师和家长,其中有陈默、孙时进、刘长铭、冯恩洪、李镇西、詹大年等大咖参加,干货满满,我大开眼见。
其实我之所以去参加这次论坛,不仅仅因为我是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中学教师,更重要的是在父亲葬礼上发生的那件令人发指的事,一直在心里折腾,长时间的积压,让我失眠、痛苦,曾服用过抑郁症的药,尽管现在已经坦然地接纳了一切,但我也想去疗愈一下自己。
在第一天晚上进行茶办会分享的时候,我见一个老师的分享很有见解,于是在微信群里找了一圈,发现是上海的一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我主动添加了周老师的微信。第二天午休时,大家都去宿舍休息了,我一直坐在会场,翻看上午的学习笔记,并做一下复盘。出来学习一次不容易,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工资,并且还要同事帮忙上课,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我一个人坐在会场,发现昨天晚上发言的周老师也在会场,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走过去主动跟周老师聊天。周老师很真诚,当我向周老师聊起自己吃过抗抑郁药的经过时,他很平静,只表扬我是个坚强的女性,现在轻舟已过万重山,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是向前的,要我大胆往前走。周老师不是那种特别高大的,但是让我感到很有力量。他还说,这两天的学习只要有时间,就要我去找他聊聊,同时引导我从不同的维度去分析问题,鼓励我有面对一切困难的豁达胸怀。
昆明论坛回来以后,周老师特意建立了一个“昆明共识家长成长营”的微信群,通过问题收集,共收了30个主题,确定在每个星期天的晚上7点半开始,相约在腾讯会议由周老师主持,一起交流,相互探讨。刚开始的人比较多,但是后来坚持下来的就只有美女妈妈、雅妈、有慧和晨曦了。回过头来看,30次的主题分享,30回的云端守候,周老师的循循善诱,大家智慧火花的碰撞,每个坚持在参与的人都有了成长,在周老师的引领下,美女妈妈和有慧走上了热爱心理学的道路,晨曦也学起了心疗,在新教育的心理学社群很活跃,而我估计是受益最大的,对孩子更加柔软,对自己更加理性了,没有了以往的焦虑和内心的撕裂,有了处事不惊,遇事不慌的心态,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成长。碰到棘手的问题,我学着向周老师一样去先冷静思考再慢慢处理,不急不躁。
昨晚是最后一期了,在一个学习共同体里那么久,周老师是班主任,雅妈就像学习委员,美女妈妈就像是班长,晨曦好比文娱委员,我就是那个艰难跟上的后进生,有慧也是个善于思考的课代表,我们都打开摄像头,十级美颜也掩盖不了我眼眶的红润,这么久了,感觉跟大家有感情了,从下周开始,星期天晚上不能跟大家见面了,有点伤感。
我们走了很久,才会遇见一起出发的人,而就像上次在金寨能跟美女妈妈相遇一样,同频的人总会再相见的。
感谢周老师的无私奉献,感谢小伙伴们的陪伴,我们因缘结伴同行了一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我们带上周老师赋予的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敢地踏上未知的未来,祝福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平和、温柔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