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为你讲述的书是《深度工作》。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度假想好好休息,却被电话、微信、邮件等等骚扰;明明看似简单的同行,却总也无法超越;明明想像同行一样成功,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这本《深度工作》说明了以上这些难题的原因。书中讲了从古到今深度工作是成功的人的必备的一项技能,深度工作创造岀独特的价值别人根本无法复制。本书还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说明深度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本书详细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模式及培养深度工作的3个步骤。这样,让我们面对碎片信息化时代,能够有效地使用每一点脑力,从而活岀每个人的专注人生,让别人无法复制的人生。
本书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他是深度工作的10多年的拥趸,是个熟练的深度工作者,他也是深度工作的创导者和推广者。
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为什么古今往来深度工作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一种技能;第二部分,为什么深度工作能力非常重要;第三部分,如何将培养深度工作。
第一部分
先来说说第一部分:为什么从古至今深度工作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一项核心技能?
为什么说深度工作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一项核心技能。有三个原因。深度工作是21世纪的超级力量,深度工作是核心货币;深度工作是家庭幸福生活、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深度工作是指在完全没有被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因为个人能力达到了极限,所以它所创造的新价值,很难被复制。它是21世纪的超级力量。
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也就成为了核心货币。
我们生活在信息经济时代,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不被淘汰。只有深度工作才能立足新时代才能实现家庭事业的成功。
从古至今一些重要人物和成功人物的生活。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普遍的。
比如我国古代的很多皇帝,每年都会有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闭关修炼的习惯。闭关之后是为了进行更好的深度工作。
再比如文中提到的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次两次“思考周”。比尔.盖茨的特质就是专注力,他在一个学期取得了创收了10亿美元传奇故事。比尔.盖茨成功故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就是他的超乎异常的深度工作能力。
书中还提到了作者卡尔.纽波特自己。作者2012年才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这部手机还是妻子下的最后通牒:儿子出生之前,一定要买一部可以用的手机!
10年中他一方面一直培养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深度工作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10年中他出版了四本书,获得了博士学位,同行评审学术文章非常频繁,他还成为了乔治城大学终身教授。别人在加班,而作者很少工作到下午五六点。回到家里,从不碰电脑,享受家庭生活带来的“无聊的乐趣”。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了解到深度工作这项核心技能是成功的法宝。既然是法宝,一定是很重要了。
第二部分:为什么深度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探究下:
深度工作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既可以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事物又可助你成为精英。反之如无法做到长时间深度工作,很难让你达到巅峰状态。
深度工作并不容易做到,比如当今商业世界的主要潮流大大降低了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文中还提到了最小阻力原则。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没有明确后果的情况下,我们在日常处理.事物中,通常会选择先处理当下最简单易行的事。
书中还举了最小阻力原则的例子。比如项目上频繁召开的例会。这些会议往往让你无法持续专泛,会导致日程无法及时完成。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因为更简单。人们往往不愿自己去管理时间和工作任务,而是让每周迫近的例会迫使他们去的一些事。
一份述职报告和查看一个邮件或一堆浮浅事放在一起。我们的习惯还是先解决浮浅简单的事。简单的事重复忙碌,述职报告的事一推再推,最终耽误了正常的时间。完成述职报告全靠加班或者因时间来不及无法及时完成。
深度工作能够创造出工匠,所以我们说深度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文中分别从神经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以以及哲学角度分别进行了论证。
好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第一、二部分内容。深度工作是成功人士必备的一项核心技能。深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然重要那它一定也很有价值,但一般不容易做到,深度工作也是很少见的。书中告诉我们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深度智人,所以深度工作很有意义的。
第三部分:如何将培养深度工作?
培养深度工作的第一步要先进入深度工作。
抵御娱乐网站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的诱惑。远离社交媒体。每个人将深度融入到工作生活中的哲学区别很大,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日程深度工作模式很重要。下面介绍以下四种深度工作模式:
第一种新闻记者模式。记者模式就是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以插入深度工作。并不适用于深度工作的新手。这个比较难,适合极少数的特殊人群。
第二种节奏模式。节奏模式是把深度整合到生活中的最普遍的方法。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特别适合初学深度工作者。
第三种双峰模式。双峰模式要求把个人时间分为两块。把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
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这种适合时间固定的老师或自由职业者。
第四种禁欲主义模式。禁欲模式和外界完全隔绝。这种适合极小部分人。
以上四种深度工作方式根据职业因人而宜。就我个人而言。根据我的职业和个人偏好,比较适合双峰模式。
.
选择适合的模式进入深度工作之后,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入一些自己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最终内化成一种习惯。
不管你在哪里工作,你一定给习惯设定一个具体时间框架。有意识地在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习惯化、有意识地让你的习惯有规则和程序、有意识让你的习惯确保大脑在运转。
书中讲了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的深度工作习惯。达尔文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去散一会儿步。然后他会独自用早餐,从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一小时用于拆阅前一天的信件,而后从10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沿房周围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的答案他才会停下来,宣告达尔文一天工作的结束。
不要笑达尔文的奇怪习惯。每个人深度工作习惯都不同。打磨自己的深度工作习惯,让大脑电入专注状态。培养出高效正确的习惯,对深度工作效率起很大作用。
刚才讲了培养深度工作第一步要有适合自己深度工作模式和习惯。接下来讲培养深度工作的第二步是要拥抱无聊、最大程度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
想让我们最大程度利用好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有以下三个策略的训练: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人们通常会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比如如果每周只保证一天的健康饮食,其它时间暴饮暴食,那就很难变瘦。把一整天的分心尽可能变为一整天的心智训练。这个策略背后基本理念是非常简单的,实践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总之,想凭借深度工作成功,必须重新排自己的大脑,清除令人分心的活动。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像罗斯福不断找一个高强度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去一次次冲锋去抵抗。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成果的冥想。
这个策略就是把需要专注的强度超出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随着高强度一次次体验,对专注的理解也会改变。几个月下来,抵抗力增强,专注力也随之增强。
.
有成果的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专注力提升。但如果方法不对,努力想了很久却不会有结果。所以要注意避免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避免深度思考难题。
在对一个思考难题进行深度思考需要架构的。有了架构的方法,一步步执行这个程序,最终形成了一个提高专注能力的高强度健身流程。
三是像经商一样执行
商人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目标感,为了赚到钱,商人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最关健的目标上。非常有目的性。那如何像商人一样执行?
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比如书中作者设定的极度重要目标是在未来一个学年里发去5篇高质量的同们审评论文。这个目标就是既能带来教职评估的回报,又是作者之前没有做到的,所以可以带来稳定的热情。
其次要设置目标。要抓住引领性指标而非滞后性指标。
比如文中作者说的以前关注的是每年发表的论文数,这是滞后性指标。这些目标对日常行为缺乏影响。而当作者关注深度工作之后,抓住引领性指标,让每一个指标都与作者日常有了关联。
关于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的区别本书还列举了例子:接受免费试吃样品的客户数量就是个引领性指标。而接受购买后的客户数量就是个滞后性指标。
最后可以设定一个简单有效的计分方式。定期回顾。
把累积的深度工作时长和实际结果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校准个人对于每项成果所需深度工作的时间。可以挤出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间。每周回顾自己的计分板,不断调整日程计划,容易实现达到引领性指标。
好了培养深度工作第一步第二步讲完了,现在讲下培养深度工作的第三步,第三步是摒弃浮浅,核心内容是减少工作时间。
本书中举了个例子:2007年夏天,软件公司37SignaLS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是员工似手还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于是他们的这项改革变成了永久政策:每年5~10月,他的的员工只需从周一工作到周四。
原因在于工作时间减少主要是集中在浮浅工作而不是深度工作。因为深度工作没有减少,所以重要的事情仍能完成。
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五点半后不再工作。他实行固定日程生产力己经有6年了。居然在2011年和2014年这段时间发表了大的20篇专业论文。还赢得了两个竞争激烈的奖项,出版了一本非学术的书。本书作者做为学术圈是里新晋升教授中取得这样的成果简直是个奇迹。
事实上设定一个不工作截止时间,减少工作时间,会大大提高深度工作的效率。
好了,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第三部分内容。第三部分内容讲了培养深度工作的方法:远离社交媒体、找到自己深度工作的模式。内化成高效正确的习惯。最大程度利用习惯,减少工作时间。
本书主要内容就是这些。总体来说拥有深度工作这项技能,并将这项技能内化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将会取得不可复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