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
做事总是滞后的我,看到各位老师认真研读《你好!寒假》这本书,并结合寒假开展的活动进行互相交流、分享读后感,心里敬佩不已,每位老师的教育充满创意,让我很受启发。在借鉴中,由于自己的教育意识浅薄,总是无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寒暑假活动,我们班级的假期总是静悄悄。整个寒假,每天班级微信群里只有一位家长坚持分享“百日亲子共读活动”的视频,其它人很难看到踪影。我一直在鼓励所有人,其中三个孩子在鼓励下分享了读书视频,作品、做菜、书法图片,但没有坚持几天,又消失匿迹了,感觉收效甚微,很是苦恼。也许孩子们没有上网条件,无法分享,只有等到开学初的重建活动中看孩子们的展示,才会真切感受到他们寒假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之后,我再想办法如何改进我们五人班级假期生活。
反思班级寒假生活后,我的阅读依然继续,虽然总是在跟随他人的脚步前行,总是在他人读过之后,才去阅读。但针对知识、能力匮乏的我,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所进步。真心感谢这些“巨人”们!
阅读中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台湾台南大学林进材教授。林教授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曾指导我写过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曾引领我如何开展五人与混龄儿童的班级活动,指出把生命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曾不断鼓励我坚持阅读、写作,促进自己的成长。今天有幸读到林教授的文章,内心很是兴奋。首先从文章的结构框架整理入手,共有十部分组成。
一、绪论
林教授提出:“班级经营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教师是班级教学中影响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班级经营的主要重点,在于营造和维持教室情境,使教学依教师计划有效地进行。”“班级经营是教学的前置作业,攸关教学质量的优劣。”
二、研究目的
林教授提出的研究目的是:系针对中国台湾地区2011-2015年班级经营议题之学位论文,分析本领域研究趋势与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问题
林教授依据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目的,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
(一)中国台湾地区2011-2015年班级经营议题之学位论文的现况
(二)中国台湾地区2011-2015年班级经营议题之学位论文的研究趋势
(三)整合中国台湾地区2011-2015年班级经营议题之学位论文的探讨与研究结果,建构其学理与处方性建议
四、名词释义
林教授针对班级经营议题趋势与发展、学位论文两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本研究共选择265篇学位论文进行分析。
五、文献探讨
林教授从政策、制度、研究、实施、评鉴五个层面进行说明分析。政策上,教育部门颁布了各种加强班级经营的办法。制度上,各县市教育单位及中小学单位,皆将班级经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主要项目。研究上,有行政部门拨发的经费支持,有各县市教育单位的积极配合,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及班级经营方面的研究,在量与质方面皆有持续性的提高。实施上,每年度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措施,促使教师必须进行班级经营的规划与实施。评鉴上,尚未有具体的针对教师班级经营成果的评鉴办法。
六、研究与发展
林教授对有关班级经营的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议题囊括班级经营理论、班级经营内涵、班级经营策略、班级经营方法、班级经营成效等方面。研究方法囊括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应用方面偏向班级经营策略的选用及成效。
七、研究结论
林教授把中国台湾地区班级经营研究区分成班级行政经营、班级教学经营、班级常规经营、班级环境经营、班级气氛经营、亲师关系经营等方面。并进行了整理归纳,得出近十年来,该地区有关班级经营的研究结论。
八、研究方法
这部分所说的是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第六部分关于班级经营的研究方法不同。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透过“中国台湾地区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班级经营议题研究趋势与发展的文献内容分析。并邀请六位专家对内容进行审核。
九、结果与讨论
林教授依据研究的问题与目的进行班级经营研究典范、对象、内涵、目标、趋势的结果与讨论,并采用图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区班级经营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十、结论与建议
林教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研究典范偏向量化研究,宜加强班级经营的质性研究
(二)研究对象偏向中小学阶段,宜加强班级经营成效纵贯是式的研究
(三)研究内涵偏向实务性回题,应通过班级经营理论探讨建立理论模式
(四)研究目标偏向应用性研究,亟待拟定解决班级经营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五)研究趋势偏向移植性理论与模式,宜兼重本士化与国际化研究
通过对文章框架的整理,发现本篇论文的格式与我所认知的大不相同,论文参考文献并没有在文中进行标注,论文主题众多,条框清晰。我还发现台湾地区的“级任教师”指班主任。这是我第一次阅读研究论文的论文,感觉很陌生,很多地方读不懂,心里产生了一个最大的疑问:台湾地区的“班级经营”与我们这里的“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有何差异?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营”有两个意思,一是筹划并管理,二是计划和组织。与“班级”一词连用,“班级经营”是否可理解为筹划、管理、计划、组织班级中的教学活动与班级事务。林教授在文中也提出:“班级经营具体包括:教室布置、教学园地规划、教室物理与心理环境布置、学生座位安排、教学场地规划、教室气氛营造等。”可以从行政、教学、常规、环境、氛围、亲师关系等发面进行班级经营。在本文中,提的最多是班级经营与教学质量的密切关联。
“建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与“班级”一词连用在百度中解释为“班级建设即班级文化建设,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
“班级管理”在百度中解释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通过三个词语的比较,感觉“班级经营”与“班级管理”更为相似一些,但无论是关于班级的哪种说法都要做到“相信学生,让学生尝试去做,因而培养了学生自信、助人、努力、主动与责任等许多正向的行为,给学生信心。”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才会得到发展,才会不断地成长。例如,本班的班徽、班训、班级制度等都是在学生共同讨论下制定的。班级的各种活动也是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丰富,我也要逐渐改变自己独断独行的教育思想,把班级所有事务都交给学生经营,我转身到学生身后,负责指导、协助、必要时帮助学生,把“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植根心中。
阅读后
本篇文章的读后感,多以摘抄为主,重在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是由于自己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做到深度阅读。只有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来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读懂专业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