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通译】
孔子说:“宁俞这个人,国家有道时聪明,国家无道时愚钝,他的聪明可以做到,他道愚钝是无人能及。”
【学究】
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在国家形势好的时候,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但形势不利时,他就装聋作哑,退避三舍。他的这种聪明是大多数人都做得到的,而他的那种装疯卖傻不是所有人能企及的。
这里是褒是贬,似乎不好判断。看历史似乎是对宁武子的一种肯定。这里说的一个人在能起作用时就要竭力发挥聪明才智,一旦不能发挥作用时要大智若愚,这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就看你是否明白当下的形势。如同豹子逮兔,未发生攻击时呆若木鸡,行动时动如脱兔,这是人的本能,和动物性没有多大区别。
【原文】(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通译】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而行为粗率简单,有文采但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学究】
当时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孔子就说了这番话。“学而优则仕”这是孔子提倡的思想,冉求学有所成,就应该回去好好从政,辅佐君王扭转家乡学生那种华而不实的现象,让冉求做一个榜样。
政通人和才是治国之要,但如何成就这样的气象呢?就需要有为之士力挽狂澜,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冉求的能力,孔子是一清二楚,相信冉求能承担起这个重任。
【原文】(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通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不记旧的恩怨,社会对他们的怨恨自然很少。”
【学究】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各让其位不愿继承父亲的世袭之位,就逃到周文王那里避世。结果周武王起兵灭了商朝,伯夷叔齐是商朝旧臣,不食周粟,躲到山上饿死了,他们不计较周朝的叛逆行为,也不愿成为周朝的臣子,就出现了这样传说。
这里说的是人的包容和骨气,有包容性,也有骨气才是仁德之人。可见很多时候不能简单用生存思维来理解一些仁德之人的行为,究其原因,也就是一旦人有了信仰那是什么也不能改变其行为的。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才有了华夏延绵不断的传承。
【原文】(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通译】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呀?有人向他讨醯,他到邻居家讨了一点给人家。”
【学究】
这里孔子怀疑微生高这种讨醋给醋的做法不直率,似乎有些背离孔子提倡的礼仪文化。孔子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并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就一味演绎人家的不好,这种明显的是非判断,可见孔子并非是一个好教练。
微生高不说自己没醋,而是去邻居家借来醋给要醋的人。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不想让人家误以为小气,二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之事先应对,再善后解决。实在不是他不能承受的压力,所以此处孔子质疑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急人所急是一种传统,也是影响我们几千年生活的一种准则。至今依然如此,只是越来越不多见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