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作者:唐纳德·A·诺曼
译者:梅琼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一
唐纳德·A·诺曼的“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1988年出版,2003年出了中译本,书名是《设计心理学》,按照原意,称为“日用品的设计”也许更贴切,不过中文书名点出了这本书的基础: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上的设计。
诺曼身兼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教授以及咨询公司创办人,还曾经担任多家公司、教育机构的职务(包括苹果),同时他还是个多产作家,其中最有名的著作的就是这本《设计心理学》。常见的概括是诺曼在书中倡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我读下来觉得更确切的表达应该是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他的观念核心是,产品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用的基础上,而不是产品本身要达到或完成什么理念。
作为一本将近30年前出版的书(中信在2010年出了诺曼修订过的新版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1988年时的心理学理论很多已经更新过了;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书里很多内容已经被应用到设计理论中渐渐广为人知,放在今天也并不算什么新奇有启发的作品,例子大多有点旧,可能主要还是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必读书目存在的;而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这依然是一本读起来很容易有共情的书,有谁不是经常遇到比如不知道向里还是向外开的门,会议室永远分不清对应哪一排灯的复杂开关?
诺曼说,一定要记得,这不是你的错。只是人们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进而形成自己的心理模型,它有助于理解经历和行为,但不一定是对的,也未必适合当时的情境。当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简单物品时,就经常会抱怨自己,或者归罪于环境,这不过都是错误的心理模型的表现而已。
因为这些都是设计的问题,是坏的设计。那么,按照他的标准,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呢?
二
物品的设计大多有概念模型,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空调和烤箱只有两种工作状态:全功率运转和停止运转。因此只需要调到合适的温度,它们就可以迅速达到理想温度。如果温度超过了预定值,只会造成能源浪费。而汽车空调虽然工作状态相同,但是多数汽车是通过冷暖空气混合形成理想温度的,因此合理的方法是先把温度调到最高或最低,直到温度达到理想值,在进行冷暖空气混合,就可以保持车内温度。这就是简单的概念模型。设计者提供
设计模型,而使用者则有用户模型,连接二者的则是产品以及使用手册。
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人们的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 确定目标
- 确定意图
- 明确行动内容
- 执行
- 感知外部世界状况
- 解释外部世界状况
- 评估行动结果
自然,在执行和评估过程中,使用者的意图和具体操作之间经常会存在差距。
将行动七阶段分析应用于产品设计中,诺曼总结出优秀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以下几条:
- 可视性:一看便知的操作方法。
- 正确的概念模型:设计者提供了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 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的关系。
- 反馈:用户能接收到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
在具体设计中,设计者要利用自然和非自然的限制因素,利用强迫性功能(比如一楼和地下室楼梯之间的横杆,保证意外情况下人们不至于因为惊慌误入地下室)和自然匹配原则(比如需要左手操作的就该设计在左侧),考虑到产品使用宗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差错,努力避免。
另外,设计者也需要注意,一旦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并且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之后,设计者应该适可而止,最好不要再进行改良。比如qwerty键盘,在它成功之后,更加合理的德沃夏克键盘并没能取代它,因为取代它意味着无数人需要重新学习打字,厂家也需要改装无数台打字机了。
诺曼将设计者面临的两大致命诱惑称为“悄然滋长的功能主义”和“陷入误区的外观崇拜”,分析了造成这些的原因包括了
- 美观第一;
- 设计者不是典型的用户,但习惯于将自己当做是;
- 设计者需要取悦的用户未必是产品的使用者;
针对设计者要达到的目标,诺曼提出了化繁为简的七个设计原则:
- 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明确上述设计模型、用户模型和系统表象之间的关系;
- 简化任务结构;
- 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 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 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 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 如无法做到以上几点,则采用标准化。
用诺曼自己的话来说,理想的设计是这样的,
当我在用计算机写作、绘画或玩游戏时,我的确认为自己在从事某一项任务,而不是在操作一台机器。计算机似乎消失了。有一点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即优秀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那些使计算机本身消失的系统。不管采用哪一种互动模式,直接也好,间接也好,这一原则都同样适用。
设计在这里变成了一种颇有禅意的工具,简直像《楞严经》里的指月示人,指头只是工具,月亮才是终极,好的设计要完全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成了无用之用,毫不含糊地直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