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
有一次,小伙子出去玩,在回去的车上,闲着无聊,他就开始观察出租车司机,并开始了一对一的尬聊模式。
问司机,“你这个车是上个月买的吧?”
“你怎么知道的?”
问司机,“你上上周开始开滴滴的吧?”
“你是不是哪里看到的?”
问司机,“你每天晚上开三个多小时车很累吧?”
“诶,你怎么知道我开三个小时的。”
问司机,“你是不是接过至少两次我们学校的学生?”
“真的,一次捞品城一次欧尚,美国人很吵。”
还有很多问题没问,比如猜测司机住在常熟的北面;司机驾照近两年才学的;家里可能产生了变故,很大概率是车祸;司机大概五十多岁,孩子在外地上学等。
问及他是如何看出来,他说,车上有很多细节,比如说车行驶的里程数、司机开车的熟练程度、座椅的位置等,都是他观察的依据。
如何get这种强大的观察能力?郑同学也大方地回答,主要有三个小技巧。
第一,要保持适当的安静。现在的很多孩子喜欢社交,朋友圈、微博、ins等都非常活跃;有的则沉迷在游戏世界,无法自拔。作为00后的青少年,他非常理解青少年渴望关注的心态,也渴望寻找同类,寻找知己,找到归属感。
这些社交或游戏类的都可以玩,他自己也会去玩,但是凡事皆要有度,不能沉浸其中。如果把这些当作主业,就荒废了太多时间,有点舍本逐末。
第二,得益于他自己平时有意识地去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不去死读书。正如上面提到,他并不会开车。通过他与出租车司机的聊天,可以看出,郑吉豪对汽车的相关知识非常了解。
说到底,这也与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采访中,郑同学说,他最近因为去录节目,缺了很多课。不过,他一点都不担心。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己去看书,找资料,把该学会的知识点补回来。
另外,观察积累并不是停留在事情的表层,他更想要去探寻更深奥的知识。采访过程中,他提到自己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即为什么人要去学习超过自己生活范围的知识。
在他看来,人要保持对细微变化及事物背后原理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