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看到这样一则让人愤慨的新闻:一名环卫女工在清运垃圾时,因垃圾车挡住了路而和车里的一男一女起了争执,男车主对其大打出手,打倒之后又踹了几脚,其女伴一边帮凶推搡,一边叫嚣道:“我一分钟挣多少钱,你一分钟挣多少钱,你挡着我挣钱!”男人欲再次出手,不料被众多目击者发现并拦下,很快身份也不幸曝了光。讽刺的是,这么个浑身戾气的人,居然是某大学的教授,还是海归博士,属于“新近人才“,”学术骨干”。
更可笑的是,被抓之后他的解释居然是“在国外呆了好几年,不了解国情才打人。”
哪个国家打人不犯法?我真的很好奇他这个理由是怎么编出来的。
虽说吵架这件事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总不能一言不合就动手吧?环卫女工倒在地上一滩血迹还对她不依不饶,这个叫兽的素质何在?良心又何在?新闻里报道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凤凰男,那他应该更清楚底层群众的不易,为何还要如此为难女工呢?
我相信,他不仅是对环卫工人那样,对所有地位学识不如他的人,都是如此。
人民日报评论得好:“校园垃圾可以由环卫工人来清理,但人性中的垃圾又由谁来清除呢?“
通过这个事件,不由地想起了前些日子火遍朋友圈的宾利车和一把小葱。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哥开着宾利被一个骑三轮车的大爷给撞了,大爷道歉,小哥没计较也没要索赔,过意不去的大爷就给他扔了一把小葱到副驾驶上,酿成了一段暖心佳话。
我很为小哥的行为点赞,他的学识如何我不清楚,但对大爷不谩骂不刁难,还特意嘱咐他下次慢点骑,在有钱的同时还能拥有比财富更值钱的教养和素质,实在可贵。
高学历并不代表高素质,如何对待弱势群众,才是人品所见之地。
无独有偶,几个月前也发生了一起女博士的机闹事件。
因自身迟到而导致误机,某名校在读女博士情绪失控,大闹机场不说,还把一个工作人员给打了,最后被警方依法拘留。
视频中的女博士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风度,对着机场服务人员左右开弓连着三个耳光,尽管孩子在现场看着她,丈夫也在打人之后去拉开她,但她依然怒气冲天叫骂不止,标准泼妇形象。
可以想象,这位高学历的女士平时也一定是那种嚣张跋扈的类型吧,对规则缺乏敬畏心,一遇到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毫无修养的本性就都曝光了。
据传闻,这位女士被列入航空公司的黑名单,看到严重的后果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反省又检讨的请求从轻处理,可亡羊补牢又有什么用?人也打了,丑也出了,得到这一结果也是罪有应得,看客们都感到大快人心。
在日本读书时曾经在百货店的副食专柜打工,每周四总有一个穿着和服妆容精致的老太太来我们小店里买东西。和服虽然是日本人的代表服饰,但除了特定场合之外也很少人会穿,而那个老太太每次都穿得那么正式,从头到脚都一丝不苟,所以第一次见到她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日本是个相当重视服务的国家,就连鞠个躬都有好几个角度之说,顾客是不折不扣的上帝,而她来买东西,反倒比我们这些卖东西的还客气。我是新人的时候手很慢,包装食品时难免会让客人等上一会儿,但她从未催过我,反而很体贴地告诉我莫要着急,她有时间。有时还怕我会尴尬,就故意跟我聊过她年轻时的各种失败,如此体恤他人,令我十分感激。当我将商品递给她时,她总会很郑重地向我鞠躬致谢,遇到店长上班时还特意夸我是个好员工,偶尔也会给我们带些糖果吃,很快就成为了我心目中最欢迎的客人。
后来和店长聊天才得知,她原来是一家知名连锁饭店的老板娘,先生病逝后她便将生意交给了孩子们自己退了休。工作时间一长,接触到了各色客人,有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才知道并不是人人都如她一般,但也更加感到了她的难得,每每看到她来,心中都会充满了欢喜。
某天我鼓足勇气问她为什么总是对人这么好,她笑着说道:“开了这么多年的饭店,我当然知道服务行业的不易。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想被人家尊重,就要先学会尊重别人,虽然我没读过什么书,但这些道理还是明白的。“
老人的一席话让我心悦诚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朴朴实实而又真真切切。一个没有过多学识的人能在竞争激烈的日本饮食业获得成功,这和她的人品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学历和素质到底有无关联?
答案当然是没有。
学识固然重要,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品性与涵养,年少时靠家教熏陶,成人后则需后天的学习。
博览群书的确能够提高人的思想和境界,我也相信学识丰富的群体之中多数还是素质偏高的,但有些没有修养的人,无论才高几斗学富几车,无论地位有多么高不可及,他们充其量只不过是高学历的野蛮人,依旧是骨子里的垃圾人。
几十年来我们疯狂甚至病态般地追求高学历,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道德与素质教育。一个人的根基打不好,即便表面成材,但也无法真正成人。
所以,与其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莫不如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做些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过一种简单又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