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唐小懒妈妈,分享是最好的输出,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分享的内容是关于从拖拉到高效,习惯养成自然的一点个人见解。
一、认识到拖拉的危害
首先我们来解释下什么叫拖拉:拖拉一词出自吴晗《灯下集·论海瑞》,形容一个人办事缓慢、不痛快、时间观念差、经常拖后期限的现象。
其实说到底,拖拉的人就是,做事没能养成遇事马上做、日清日新的好习惯,却总是把该做的事情一日日地往后拖,直至任务堆积如山,压力越积越大,身心疲惫不堪。“拖拉一族”的心态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有以下几种心理。
1、惰性心理
这类人总把“明天做、后天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他们感觉不到行动的动力,把不喜欢的事、太费力气的事统统能拖则拖,想着“没关系,放在明天做会更好”,但到了明天,也未必能找到行动的动力,他们总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于是得过且过,不到最后一刻就提不起精神来。而对于太简单的事情,因为容易完成,就更是磨磨蹭蹭,觉得到最后期限再去做也为时不晚。他们的一天可能会坐在电脑前,东摸西整,时不时去趟茶水间、卫生间,一个电话也能墨迹半天,却唯独怠慢了手头上重要的事情,舍本逐末。这样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差,懒惰的心理会成为他们人生前行路上的绊脚石。有的同志接到上级布置的任务以后,不是积极地去做工作,而是认为时间还早,不用那么着急,结果眼睁睁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到上级验收和考核,却发现工作已经被自己耽搁了。
2、害怕去做
专门研究人做事拖拉的倾向的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瑟夫·R·法拉利,称这类人为“逃避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对自己缺乏自信,没有把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特别是若某方面能力曾经受过质疑,这种逃避的心理就更容易占上风。其实,这类害怕困难而拖延的人,他们想象中的困难远比实际的困难大。比如,一个因为感到一项工作很困难而迟迟不肯行动的人,通常会把任务完不成的后果在内心想得远比真正失败了更严重,会试图通过拖延来逃避,或者希望能够在等待中别的同事帮助做好。事实上,拖延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外,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然而,短暂的逃避却让恐惧感在等待中陡然俱增,结果更不理想。
3、享受最后关头“高效率”的刺激
这被法拉利教授称为“激进型”拖拉症患者。这类人有自信在高压力下工作,他们认为最后关头由于时间节点将至,会大大提高效率,如同绷得越紧的橡皮会弹得越高。他们自我暗示,在时间高压下,创作激情会被激发出来,灵感会自然闪现。他们享受最后期限时匆忙的感觉,而且能体会到征服挑战的另类满足感。事实上,这些都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急匆匆赶出来的成果,质量如何保证?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些突发事件缠身而无法完成之前既定的计划。我们曾经有位自恃才华出众的同事,领导叫他写份材料,偏偏那天晚上有场球赛,他想等明天早上再说,凭自己的工作能力完成这个小任务可说是绰绰有余。谁知到了第二天,单位停电停网,材料没有按时完成,结果受到上司的严厉批评,应该说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工作要一项一项做,日子要一天一天过,完成某项任务,既需要激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抓紧,等你想干时,可能就来不及了。
4、过于苛求完美
这类人做事尽心尽力,但仍会拖拉到最后。因为他们总想精益求精,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总觉得当下的处理方式不够让自己满意,导致时间上超过预期。这是典型的B型人格,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无缺。很多处女座的人也有苛求完美的倾向。
5、时间管理能力差
这类人似乎永远在追赶昨天的脚步。他们可能做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往往挑轻松的、或自己喜欢的事情先做,把最重要的事情留到最后;或者在处理几件事情时,不懂得运用统筹安排的智慧,导致时间上的拉锯战。
做事拖拉者也许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应该做但又拖着没做的事情当借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拖拉不能使事情自动解决,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烦躁、自责、焦虑、后悔。做事拖拖拉拉,从眼前看,使我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质量也无法保证,个人信誉受损,上司会怀疑你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的尽心程度,还会影响与周围人的关系,从长远看,会使我们形成懒散消极的性格,影响一生的发展。
有首古诗说的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让我们小心被拖拉耽误了青春。时间管理专家皮尔斯也警告说:“不要以为拖拖拉拉的习惯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做事拖拉已然成为影响人生健康成长的慢性毒药。
我曾经就是一个慢性拖拉症患者。我分析自己的行为,就是从“激进型”慢慢地变成了“逃避型”拖拉症患者。之前是有信心能够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所以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但是总会有突发事件造成按时完不成任务,到后来堆积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害怕做不好事情而不动手。到后来就开始逃避事情。
后来我认识到拖拉有很多的危害,比如说拖拉容易耽误工作,使自己陷入被动。当今这个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必须坚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每日做好每日的事情,才不至于将很多工作堆积在一起无法处理。第二点拖拉影响工作效率,我们知道,要做某项工作当时的心情是很重要的。心情好时,工作效率就高;心情不好时,效率就低。当我们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完成上级布置的某项任务,我们的心情往往很平静,因为没有来自完成任务以外的压力,可以做得很从容,任务自然完成得就好。但如果在别人的督促之下急急忙忙赶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就可能很紧张,有些我们会做的甚至轻车熟路的东西,也做不好。发挥不出我们正常的水准。尤其是那些脑力劳动,比如说写材料,越急脑瓜子里还好像灌了浆糊,更无效率可言。第三,拖拉将使自己失去在领导和群众眼中应有的位置。现在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大家常讲“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之前我有个同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应该说是很有才的,但他最大的毛病是拖拉,有些上级布置的工作到他这里常常打了水漂,有一次公司的大老板到我们公司检查工作,这位上司一改听汇报的惯例,一项一项工作查得很仔细,结果发现我的这位同事的工作上有很大的漏洞,很多早该完成的工作他都一拖再拖,没有完成。因此受到严厉批评。大老板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停留在重大事情上,不会经常关注基层小人物,因此我的这位同事要改变领导对他的印象还真难,更何况他的工作确实有问题。因此希望有拖拉毛病的朋友都能下定决心改掉拖拉这个坏习惯。
二、寻求改变的方法
当然,这种拖拉的“心”病,并非我们固有的个性,这只是一种坏习惯,可以通过习得各种方法被克服。因此,在我改变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掌握了几个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来进行改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1.勾勒理想
我们常常面对一堆工作任务或是家务琐事懒于下手,缺乏动力。此时,可以想想自己的理想,将手头的事情与自己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这与《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的给自己做一件事情多找几个理由。譬如,如果你懒得打扫屋子,就多想想自己要树立一个勤劳的老婆形象;你得学习,就想想自己的梦想,自己想成为一个作家或者国学讲师的理想。经常勾勒理想和未来,就会多出一份动力。
2、消除干扰,把分心的事情记录下来
生活中充斥着很多闲杂琐事,常常会打乱我们手头的事情。如果忙碌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其他念头的话,倘若其他事情不紧急,可以将其记录下来,待手头项完成后再考虑记录下的项目;倘若浮现出的任务紧急,可以先把手头项的进度记录一下,处理完紧急任务再看一眼记录,可以更有效继续之前工作。这种做法跟《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一书中提到的把所有影响你心情和情绪的大小事情都记录下来并安排完成的时限,这样就可以完全沉下心来干自己的事情。另外可以用番茄钟将关掉微信,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3、把难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小事
有时我们的懒和拖延是来自心里的畏惧,还没开始就会想象该事情很难。倘若遇到复杂项,不知道从何下手,建议先不着急动手,试着整理下思路,将这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将步骤罗列清晰,然后逐个击破。就像切黄瓜片一样,将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分成若干小项,开始从第一步或者简单的事情做起,当你开始后就会发觉这件事情其实没有想象的那样难。
4、学会休息
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及恢复精力,让工作效率提高。建议每处理一项事情到20-30分钟时,暂时休息5分钟左右。同样可以利用番茄钟来工作和休息,休息时可以改变下姿势和当前环境,比方说原先坐着站起来走走,喝杯茶等等,可以帮助更快调整心态。
5、 勤反思
勤反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盘,总结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拖延的症结所在,每天睡前反思下自己的任务是否完成,在哪些事情上拖延,是因为自己计划安排不得当还是自己懒散导致?如果因为计划安排不周,后期可以改进,如果自己懒散导致,可以排除下干扰项目,比如暂时关闭朋友圈,减少应酬等等。
6、找出关键项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拖延,所以在短暂的时光里,我们要学会把握生活的核心,优先解决关键的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事情。考虑项目优先级时,一般从关键人安排的任务、快到期的任务以及核心项目三方面进行考虑。把它们解决了,会带给我们更大成就感和动力。
三、改变带来的效果
其实通过以上方法就能改变拖拉,改变拖拉后我们就开始有信心去追求高效和卓越。
高效,指效能高的,基本解释是效率高的。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的七个好习惯就可以用起来。
习惯一:积极主动,在我们从拖拉症解脱后,我们就有信心去积极主动去干新的工作。
习惯二:以终为始,我们可以办好一件事情后以此为契机或开始,开启新的工作。
习惯三:要事第一,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要事第一的思维,将重要的事情排在我们生活、工作的首位,不能忽略了主次。
习惯四:双赢思维,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嘉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升迁、晋级或奖金,领导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认可。
习惯五:知己知彼,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有心人总会做到知己知彼,比方说知道家里人、朋友的生日、喜好,在工作中知道合作伙伴的性格特点,工作方法,知道竞争产品的优缺点。
习惯六:协作增效,与同事、合作伙伴的协作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效率。
习惯七: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探寻学习更好的工作方法、生活方式。
其实说到底,万法自然,有些时候刻意学习的东西用不起来不一定奏效,学习一切的方法都不如自己用心的体会,自然而然也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