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被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吃掉的故事。故事不仅刻画了一只狡猾的、侵占他人利益的狐狸,也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斤斤计较而失去更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而本文富含想象,幽默有趣,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丰富语言积累,12月24日月,我执教了此课,颇有感受,稍作反思。
一、板块教学,联结学生生活
在执教本课时,我板块化处理,分为四个板块:联系生活,初识“主角”;归类学词,感知故事;聚焦分法,走进“对话”;运用方法,归类写字。在清晰的有层次的板块教学中,注重联结学生生活。如联系学生生活说狐狸,将奶酪带进课堂等。因为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命和情感产生联结时,才是积极的,具有生命的活力的。
二、基于学情,归类学词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有“趣”,也要有“智”。在“智”上,我采用归类的方式处理,将本课生字按前鼻音和后鼻音进行归类认读,比较“俩”和“两”两个形近字,化复杂为简单,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后面的学习“奶”字环节,结合通过“奶”字引出“始、吵、仔、咬”等四个相同左右结构的字串,继续培养学生归类写字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区分结构相同字的占位的具体安排,再就“奶”字范写,做到书写正确美观。
三、关注教材,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到课后习题中。在课上,我注重落实语文要素,比如结合课后三个问题进行教学,学完狐狸和熊哥俩的对话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结合文本对“狐狸说分得公平,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进行判断;还有“读一读、记一记”,对“始”和“帮”进行组词。如此,合理利用课后习题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
四、聚焦对话,感悟人物特点
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所以我引导学生聚焦狐狸和熊哥俩的对话,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感受故事中生动的人物特点,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无完课,反思本课,也存在不足,二年级的课堂只写一个“奶”字,显然不够,教师可以将“奶”和“始”放在一起写,一个左高右低,一个左右平齐,放在一起对比着写,显然效果更好,课堂效率更高。在“拌起嘴来”环节,如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可以让这个词动起来,加深学生印象,最后再来拓展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拌起嘴来”,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从“会学”到“会用”。在聚焦分法上,叶老师指出可以以“狐狸是真心想帮它们公平地分奶酪吗”为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我想这样的问题更为精准,可以舍去繁琐,更为高效。
语文的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多一分思考,学生则多一分收获。走在执教统编教材路上,我一路高歌一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