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最后三天,计划是和自己的拖延症死磕一下。
三个计划,共完成了两个半。
还算是不太坏的结果。
而我最想完成的,虽然没有拖了太久,但是很希望自己完美完成的那个计划,完成了一半。
本来以为这次又会拖延无法完成,最后能完成一半,已经是非常开心了。这完全得益于这两天看的一本书
《拖拉一点也无妨》
好像有些不合情理,明明是看了拖拉一点也无妨,居然帮助自己完成了被拖延的一个计划的一半。
这就是本书的神奇之处。
约翰 佩里
斯坦福大学荣誉客座教授,哲学家
搞笑诺贝尔文学奖
拖延了很多事情,却发现也没有妨碍自己做成很多事情,依然成就了很多。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教你怎样拖延的书,你错了。
如果希望得到什么特别的技巧和秘密,可以就此战胜拖延,那你也错了。
不过,这的确是一本有着新奇思维的指导书,这个斯坦福的萌教授带着我们逆向思维了一把。
结构化拖延法
是他呈现给我们的一个法宝。
这个拖延法不是让你做甩手掌柜,什么也不做。
佩里这个哲学家深谙心理学之道。
他知道,患有拖延症的所谓患者,很多是有完美情结的。
这些爱拖延的家伙们也很少什么都不做,他们也会做一下他们认为有用的事情。
有了这两点打底,方法就来了。
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
明白了?
在一堆要完成的清单里,按照重要性排序,或者按照优先性排出个三六九等,然后
完成清单后面那些不是最重要,但是也还是值得一做的事情,这样就变成了避免做清单最上方任务的一种手段。
还有,拖延症为了怕完不成手头的事情,会避免承诺别人做更多事情。
他们认为,如果我只有几件事情在手上,就会尽快完成,会改掉拖延的毛病,这样其实是大错特错。
这样的结果是让你的清单变成了只有几个最重要的级别,更容易沦入什么也不做的境地。
我这次之所以能够完成一直拖延的事情
是被这句话打动
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完成比完美重要。
还有,摆脱了因为拖延而愧疚自责的心。
作为曾经的完美主义者,以及未来依然可能会被完美主义吞噬的我,过了自己这一关,获得自我理解是最难的。
和自己和解,当内疚和绝望阴影消散后,反而更容易看清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的行动。
还有,当我们难以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只鸟一只鸟开始,一个砖头一个砖头开始做事情。
将事情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详细,用勾画完成清单的一个个满足感来成就你继续做事情的动力。
还有一个利器,实在是无聊的事情,但是必须要做,那就找一个有聊的事情一起捆绑,变成不得不做的事情。有聊的事情容易带动你做事情的动力和激情。
与你共勉。
希望你战胜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