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早想把室内唯一开花的蟹爪兰挪个地方,搬到阳光照射充足的阳台上面去,而之后的每一天我却视而不见。春节已临近尾声,挪走的这盆花,昨夜才瞧见花骨朵探头,比原来预计开花的时间晚了许多。
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只有二十步的距离,我这个挪盆的动作却拖延了半个月之久。
今天是元宵节,我在家休息了一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给老妈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可是等到下午两点钟才打,因为中途我磨磨蹭蹭地,这个点才吃完午饭。不仅如此,对于一些老朋友,我总想抽个空儿问候一下,到头来又恍恍惚惚地省略了。像类似的情况很多,它充斥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我是一个不尊重感情的人,或许我还是一个喜欢挥霍时间的人,我这样不假思索地定义着自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后就知道这是一种拖延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简·博克说:“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或自我价值感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拖延最有可能的成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回想上午七点多被闹铃唤醒,起床后看到地面上有零星的发丝、茶几上有灰尘,我就开始打扫房间,拖拖抹抹,直到我把需要清洗的衣物丟进了洗衣筒。
紧接着闺女起床了,我突然想起最近答应过她:对她假期的作文作业给一次修改的意见。于是我又花时间重新梳理了写作方法的知识,然后从文章的几处和她一同探讨。最后,闺女认真地修改了文章。
快到饭点了,我忙着准备饭菜。在空隙间,我突然浏览到手机上的购物软件。我最近有很多的购物需求,于是我又在网上熬游,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结果我发现,这一天我的目标不明确,并未很好地规划时间,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把想做的事情延后处理。
事实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信息的泛滥,让很多人陷入拖延的沼泽之中。
那么拖延和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时候,他所有过往的历史都会生动的展现在头脑中。早年的经历对自尊的养成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以家庭倾向和家庭态度以及成员成功和失败的榜样为例,无不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形成。早期跟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一份尊重和价值,一个被人以尊重相待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自尊。
孩子的成长,一切都与爱有关。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人人都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被接受,而在其他的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在狭隘的条件下才被爱,那就意味着只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欢迎,拖延就用于这样的目的:隐藏自己的某些部分,而使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这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是他获得爱的唯一途径,拖延便形成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拖延有时也是有好处的。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情延后处理,反而对自己更为有利,并且带来一些潜在的好处。这种拖延是为了好好地思考,让自己有所选择,或者想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要弄清拖延有没有成为一个问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它是不是让自己烦恼不已、痛若不堪。当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知道了形成的原因,同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就会变得更自信,这样才能摆脱拖延,大步向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