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少部分生而知之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学而知之的状态。何为学?很多人把学,以为是学知识。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处的“学”并非是知识,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越学越糊涂,越学越痛苦呢。孔子所说的”学“是”觉“,也就是觉知,一辈子锻炼自己的觉知力。觉知力越高,生命品质越高,自然越喜悦自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的“性本善”指的是每个人都自性圆满,而习气相差很远。人生而圆满,你的内心就像明亮无污的灯泡一样,锻炼觉知像是拿着一块抹布擦去落在灯泡上的油污和灰尘,一旦灯泡回到原来的明亮无污的状态,抹布也就可以丢了。外在的所有都是帮助我们去觉知,回到最初的圆满状态。如果你认不清自己,大概率是跟着社会的洪流随波逐流,被各种你所投射的外在迷惑,陷在欲望中,拼命地赚钱,美容,焦虑地鸡娃,执着在得与失,生与死之间,或郁闷或焦虑。
在成长中,善恶自分,也许哪一天也能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什么是究竟的善恶呢?听过这样的回答:有利于成长的是善!不利于成长的是恶!
在古时候就有2则这样的故事,关于善恶的理解耐人寻味。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也许你所以为的善并非真正的善,糊涂的人越努力可能越是南辕北辙。
因此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一旦成长停止了,生命也就走向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