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节,我还没有入党。
2号,我们沿着黄河一路西行,浑黄浑黄的黄河水翻滚着向前,河畔的菜田油绿油绿张扬着夏的魅力,一滩一滩的枣树肆无忌惮地吸纳天地之精华。
车过土崖塔乡最西南边角的那条河就到了西兴县境内。
两个县毗邻,然而却有很多大不同。
一到兴县境内,公路立即升级成二级公路,平坦宽敞,虽然也是在山间前行,似乎顺着河流没有翻山越岭起伏不平之感。过隧道穿峡谷,一路限速。
到兴县蔡家崖已经是中午12点,寻找一酒店吃饭入住。
黄河大酒店依山傍水,顺着山行参差不齐的改了三层楼,门前就是那条有名的蔚汾河。
据说兴县县城就在蔚汾河两岸,是一个狭长的县城,我想到了保德老城也是这样的,但目测兴县城好像更宽敞一点,因为身边这条蔚汾河要比梅花沟宽很多。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没有去县城,直接奔蔡家崖革命纪念馆。途径120师学校,就在河边,占地面积不小,看起来很不错。果然是革命圣地,学校也是以曾经驻扎在此的雄师为名,相必这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军人。
车沿着蔚汾河前行,没多久就到了纪念馆,停车,拾级而上穿过雕像广场,雄伟的蔡家崖革命纪念馆就在眼前。艳阳高照,有临县的参观团正在门口拍照留念。兴县宣传部的副部长在馆里等候已久。习总书记来兴县的金牌解说员康彦红也在等候。入馆,正中间有巨型雕塑群,是 的雕像,我们整理好队伍,毕恭毕敬地在雕塑前鞠躬,这是对先辈的尊重,是对革命军人的礼赞。
从左边的入口处开始康彦红介绍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兴县的历史。移步换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逐渐铺开,党内的那些珍贵的照片,珍贵的物品一一在眼前呈现。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兴县的红色历史地位逐渐明朗,晋绥革命逐渐扩散,眼前是陈列的图片与物品,我与他们在历史中相见,一队队革命军人从山涧里走来,戎装在身,背上的行军包,肩上的钢枪,衬托的他们更加高大威猛。所到之处军民欢呼,民众夹道欢迎,纷纷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先给革命军人。依稀见牛老先生迎接军队进入家门,好饭好菜热情款待他们,部队战事吃劲,各方支援,晋绥儿女编草鞋缝军衣,几日之内将所需物资筹备好,运送到了边区。一个个镜头,一张张画面,一帧帧图片鲜活起来,就像电影一样闪现在眼前,我仿佛听见了昏暗的窑洞里穿出了朗朗的声音,是毛泽东在安排革命行动,是朱德在召开党务会议。窑洞里灯光昏暗,是贺龙在伏案工作,是习仲勋在起草革命行动方案。
仿古的日报大门,残缺的报纸,黄旧的手稿默默诉说着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诉说着几十年来的枪林弹雨,诉说着几十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一行完全沉醉在讲解员如数家珍的叙述中,沉浸在革命军人英雄气概中,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让我们足够多的了解了这片红色沃土上那些感人的事迹,那些英雄的事迹,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无名烈士。
牛家大院在纪念馆背后,青砖青瓦,百年老宅成了人们探寻先辈足迹的必到之处,会议室,贺龙的窑洞里,贺老总盘腿坐在炕上,大烟锅子将手指熏的黑黄黑黄。毛主席、周恩来等人住过的窑洞干净整洁,整个小院宁静安详,习近平总书记来这儿接见老兵的照片就在那棵丁香树下,那些健在的老兵穿着军衣戴着军功章,他们是国家的功臣,是国家的宝贝,我祝愿他们永远健康。
夕阳中,我们合影留念,驱车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