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著名的人物之一。
对袁世凯最有名的评价,一个是孙中山的“独夫民贼”,一个是陈伯达的“窃国大盗”。
如今很多历史学家都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对袁世凯,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近代改革派的第一人。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成为清朝附庸国朝鲜的太上皇,此时他才27岁,此后主导朝鲜政局近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袁世凯化妆回国。
1895年十二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支持练清朝新式陆军,成为近代中国军阀的奠基人。
1899年,袁世凯40岁,成为山东巡抚,山东治安成为全国样板。
1901年李鸿章死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了李鸿章的接班人。
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七年,大兴新政,直隶成了全国新政模范。
1908年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驾崩,清廷将袁世凯排挤出朝。
1911年,武昌起义,清廷无力对抗,只有请袁世凯出山领兵抵抗,袁世凯重新掌握清廷所有军事力量,但他政治眼光敏锐,知道清廷回天无力,属于自己的时机来临,明面抵抗南方,暗中与南方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只要清室皇帝退位,南方成立的临时政府统一交给袁世凯,南方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很满意!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皇帝退位诏书,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得偿所愿,成了民国总统,总统不等于是古代皇帝吗?但他很快发现,总统和皇帝还有很大差距。皇帝行政几乎不受任何制约,而民国总统行政,很多事要受议会的掣肘,那种一言九鼎的权威打了折扣,袁世凯很不爽,开始针对议会下手,甚至解散议会,什么选举,什么总统任期,他一概是不认的。袁世凯这种专制野心,对民国以后的混乱,有直接责任,也为他后来称帝,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袁世凯后来的路,越走越脱离正确轨道。
如果袁世凯没有帝王思想,他不称帝,民国国父,一定是袁世凯。可惜,他来做总统,就是奔着皇帝去的。
相比之下,孙中山是真心为民,袁世凯是真心为权。格局不同,后世评价也就不同。孙中山被称为国父,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