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息打卡
二 、运动打卡
发现自己在写日记的时候,真的是忘我状态。时间关系,只做了4分钟的背部燃脂,争取晚上早点休息
三、学习打卡——你思考过你的思考吗《认知红利》
元认知能力
1)如何提高元认知
刚才你学习了什么是“元认知能力”,而且有那么多好处,也许非常激动,发现原来大脑只是个器官,是可以被你看过你之的,然后兴奋地开始计划,从明天起要夺回自己大脑的控制权,让它按你的方式去思考行事。
然而,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就像你现在做多可以举起150斤的重物,然后你学习了一个如何举起300斤重物的方法,但是以你目前的肌肉力量,你依然只能举起150斤。
从150斤举到300斤,光知道方法是不行的,你需要不停地锻炼来增强你的肌肉,你需要控制自己的饮食,让身体素质不受食物的破坏……
大脑也像是一块肌肉,它没有办法一下子变得很强壮,它需要你持续的联系才能加强。
【一、刻意练习】
除去天赋的因素,专业选择和业余选择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练习的时长,而在于是否掌握了背后的套路,没有套路的练习,非但不能让你成为高手,还会把你练废……
什么是套路?
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储存在能力层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他们是已经被前人验证为做某件事更高效的方式方法,掌握了它们,你就掌握了做某件事情的“诀窍”。
比如帮助你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金字塔原理,MECE法则,5W2H,SCQA,二维四象限,等等。
比如帮助你提高决策能力的工具:KT法、概率决策树、麦穗理论,等等。
但这些方法你仅仅知道是麽咏的,当新问题出现时,你还是会习惯地用原来的方式去思考。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练习调用元认知,强迫自己用这个新的方式。
比如你刚准备让小王去帮你打印一些资料,大脑里突然飘来了四个字:5W2H,它提醒你交代事情的时候要完整具体,于是你就开始重新思考:WHO,是谁,小王。WHAT,做什么?打印公司产品的介绍资料。
WHEN什么时候要?下班前。WHERE交到哪里?总经理办公室;WHY为什么要做这个?给客户做参考。HOW具体有什么要求?彩色双面打印。HOW MANY需要多少份?3份。
好,重新整理下你的表格:“小王,请你去打印3份公司的产品资料,在下班前送到总经理办公室,请记得用彩色双面打印,总经理要带给客户做参考”
你看,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更精准明确了呢?
我知道你一开始用这种方法肯定会不习惯,会很别扭,一部小心就又回到原来的思维方式了,怎么办?
这个是偶你就需要再次调用元认知把自己拉回来,然后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重复……
这个就叫刻意练习。
只要你坚持用这种方式“刻意练习”,你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不断被强化,久而久之,你某方面的技能就会甩开普通人一条大街,元认知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加强。
比如我是名乒乓球爱好者,小学6年级的时候被送去参加过2个月的专业训练,之后其实就很少再打了……目前的水平也因为不常练习就退化了很多,但即便如此,也基本上可以秒杀很多打了多年的
业务爱好者,也能拿个业余比赛的冠亚军。
这就是可以练习过的“套路”和没练习过的区别。
【二、经常反思(反馈)】
每天晚上你可以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今天遇到的事情,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行为进行一次复盘,看看那些事情做的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下一次应该如何提高,哪些行为是被大脑“绑架”了。
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元认知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这些思考。
这个和回忆不同,重点不是在叙事,而是去思考当时只所以会有这些思考和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下一步如何做”才能更好。
除了这种“每日三省吾身”的方式,还有第二种方式——“阅读”
读文字,也是一个锻炼元认知非常好的方法。有些人阅读的受益不高,那是太关注的内容本身了。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作者大脑思考的“输出”,文字是结果,而思考的过程才是原因。学习作者是如何思考才能得出这些结果,则更是重要。
因此,你应该阅读的是什么?是作者的思考方式。
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用了哪些概念和价值观,有没有错误?
然后边读边调用你的“元认知”来对比自己,如果是自己来写这个内容的你会怎么写?他种种思维方式比自己好在哪里?
这种不断地和自己对比,就像和一个人在对话一样,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发现你阅读的速度竟然更快了,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甚至读了一半,你就就猜到作者之后会写什么,如何写,甚至知道怎么样写才会更好,你不再是被文字牵着走,而是陪着作者一起思考……
这就是你的元认知在起作用了。
【三、练习冥想】
没有接触过的人,会觉得“冥想”这个词听着有点虚无,它也有很多气他叫法:比如禅修、打坐、内观……
那到底什么是冥想?它又是如何提高我们元认知的呢?
我直接说方法,你可以花15分钟跟着做一遍,这样你对下面我所描写的内容可能会有更切身的感受。
第一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做好,不一定非要盘腿而坐,舒服的方式即可,挺直腰杆。
第二部:设定一个15分钟以上的闹铃(一开始15分钟为家,之后可以谩骂增加),然后闭上眼睛)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大脑放空,停滞自己的一起思考,繁忙呼吸速度,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
第四步:过程中也许你会走神,也许你会睡着,没关系,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再用“元认知”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即可,如此往复,直到闹铃响起。
当你第一次坐下来,努力让自己保持瓶颈,将素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呼吸上,准备开始冥想的时候,你竟然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无比混乱的,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各种思想奔涌而出,好像毫无章法,根本无法平静下来,你好不容易把它们拉回来,回到了自己的呼吸上,可没过几秒钟,内心又开始万马奔腾。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联想到我刚才说的话,原来大脑真的不是自己的,你想让它安静一会儿,它偏偏胡思乱想,你想让它注意自己的呼吸,它偏偏给你来段高山流水。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自顾自地玩耍,你呵斥它,它便乖乖听话,你不留神,它又开始大闹天宫……
总之,你和它之间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会儿“元认知”生出,把你拉回到呼吸上,一会儿“大脑”胜出,把你带入另一个万千世界。
没办法,第一次当父母的人,总是不知道该如何管教熊孩子。(哈哈哈哈,就如郑导养的那只小鬼,你得驯服它)
但是,慢慢地,你通过每天不断的练习,不断地条用元认知,你逐渐提高了管教的而技术,你慢慢可以控制它了,从原来15分钟都在胡思乱想,变成可以有效控制它10分钟,再到后面完全瓶颈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元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当你能每次保持10分钟以上的“冥想状态”之后,你能明显感受到做完后的大脑无比清澈,甚至能体会大身体微微的凉爽感,思维开始漫漫变得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那个“熊孩子”已经逐渐长大,变成你的“乖儿子”。
有研究表明,长期冥想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感受所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某些大脑区域的实际体积的变化上。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萨拉•拉扎尔和同事开展的意向初步研究显示,冥想者大脑中的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深色部分(即灰质)在体质上与对照组成员有所不同,会逐渐变大,尤其是布罗德曼9区和10区,
这些区域在各类冥想活动中经常被激活,这或许反映了脑细胞之间建立的连接数量有所改变。
可见,冥想对你大脑的重新塑造帮助有多大。
开启元认知的一天
当你不断练习,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你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而不被劫持。
你可以自如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穿梭在任何问题之间而不被难倒。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被人的情感,成为社交的高手。
你可以轻松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建立大脑的屏障,保持高强度的专注。
你可以指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做好时间管理,并安计划有条不紊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