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西塔下面“一间屋”
当汪楠源被亨利单独留在瓯心屿上英国领事馆那座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森严优雅的旧址里的时候,芦叶儿正带着南屿心和邺终成飞奔到西塔下的一处院落,急急寻访一位瓯匠们的旧交。
瓯心屿现如今有许多别称:“中国诗之岛”、“中国古航标”等等。瓯心屿自古以来被称为“瓯江蓬莱”,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等都曾相继留迹在这个神奇的孤屿上,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瓯心屿著名的诗章就多达800篇,而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小小的孤屿,当年南宋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在孤屿的普寂禅院中。
就算亨利先生了解这段历史,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如今地形地貌似一叶孤舟的瓯心屿古时候其实是两个小岛。南宋时,一名和尚奉诏来瓯心屿设坛传经,率领众人填塞了两个小岛中间的川流,两个小岛才连接为一体。他们在填塞处又建了一座寺院,名叫“中川寺”,这才有了瓯心屿后来“东西双塔凌空、江心一寺居中”独特的孤屿格局。
因为孤屿地处瓯江正中央,瓯江波涛汹涌,瓯心屿周围又暗礁潜伏,因此,这东西双塔上的灯火就是当年最好的航标灯。后来,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为世界航标遗产。
此刻,芦叶儿他们已快速来到和东塔遥遥相对的西塔下。
白瓯城认为,瓯心屿的西塔比东塔晚了一个朝代,因此有“东唐塔西宋塔”的说法。和东塔一样,西塔也是6边7层、中空,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
快走中的南屿心猛一抬头,不仅轻轻“哇”了一声,邺终成顺着南屿心的目光向西望去,只见西边碧水蓝天处,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红砖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南屿心不仅放慢了脚步,芦叶儿拉了她一把,说:“屿心姐姐,现在可不是看风景的时候哦!”
邺终成有点纳闷,问了一句:“叶儿,你说的这孤屿上的‘一间屋’和咱们楠溪‘九间屋’到底有什么联系?”
芦叶儿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一边快步走,一边给邺终成和南屿心述说了西塔下这孤屿上仅有的一座民居和楠溪莲瑞村瓯匠的缘分。这“一间屋”中居住的,那就是当年见证连华士牧师和芦长汀爷爷中秋约定订盟誓的“章逅背”家族的“小章逅背”。如今,这孤屿上依旧只有章家一户居民,“小章逅背”的后人都已搬进了对岸白瓯城中生活,只留下快90高龄的“小章逅背”和老伴依旧执着地留守在这座古朴的小院中。
当年“小章逅背”到楠溪南戏“瓯春班”学“矮子戏”的时候,瓯匠五匠之首“汪家瓷”九间屋里徐管家的独生女儿特别喜欢看南戏,“瓯春班”这么多俊俏的唱小生的,不知为何,这个徐管家的千金偏偏喜欢上了一个武大郎似的“逅背”,这可急坏了徐管家,将女儿关在家里不许出九间屋的大门,可这徐管家的千金并没有看错人,这“小章逅背”确实不是等闲之辈,凭他的聪明和厚道,硬是将“旺世堂”的大掌柜说服了,帮他做媒,而“旺世堂”的大掌柜也很聪明,不拿“矮子功”说事,而是强调突出“小章逅背”的一手好算盘,这一点说到徐管家心坎上去了,想想有这么一手绝活,将来就是不演戏,也能将他管家的衣钵继承下来,女儿不怕没饭吃。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而当“小章逅背”的楠溪准丈人来到瓯心屿一见到独门独院的唯一一户人家,看到门楣上写着“一间屋”三个字,不仅感叹:“呀,‘九间屋’、‘一间屋’,‘九九归一’,看来这是上天注定的姻缘!”于是,就开开心心地将女儿嫁了出去。
因为是独女,这徐管家的千金出嫁却没离家,“小章逅背”有戏做的时候,就跟南戏“瓯春班”出去演他的“矮子戏”,没有戏演的时候,就在“九间屋”帮着老丈人替“旺世堂”打算盘。那一日,他急匆匆找到已经从母亲芦芳菲手中接手的南戏“瓯春班”班主芦长汀,庄严而肃穆地签订70年盟约之后,第二日便陪芦长汀回到楠溪莲瑞村,隆重将这份《瓯宝图(阳本)》和“70年之约”交给了“旺世堂”汪家大掌柜。
那个时候,年事已高的汪家大掌柜将芦长汀和“小章逅背”唤到跟前,隆重吩咐他们:他和华连士多年交情,细致表述了这个“番人”对瓯匠虔诚的推崇和热爱,说他又非常懂瓯匠的各种作品,时局动荡,战火又不断,汪大掌柜和五大瓯匠怕各自的精华作品难以留世,特别是五匠祖上精心编制的一本用文字和图案并存的记载五匠技艺的《瓯宝图》,在这风雨动荡的年代很不安全。于是,就将一半的五匠精品连同这本《瓯宝图》交代给了连华士安放在教堂代为保管,等时局安定了再还给瓯匠们。另一半的五匠精品则已齐聚在一个“宝柜”中,由汪家大掌柜妥善保管,保管之处非常隐秘,五匠协商后,由汪家大掌柜让“瓯染”肖家用瓯染绘制了一张“百宝缬”藏宝线路图,一致决定由一贯来担任瓯匠中间人的忠厚稳当的芦长汀来保管。
天下不管人或事,百密总有一疏。任凭芦长汀如何谨慎警惕,想不到对自己人却放松了防范,居然被“瓯染肖家”和“瓯瓷汪家”两个毛头小伙子算计了,一不留神被肖惊云偷去了“百宝缬”,后来演绎 “百宝缬”如此曲折的故事,终于在南琴音一抔香魂的如泣如诉中才明了的。
幸亏如今,“百宝缬”的复制品已经安然现世,只是这“百宝缬”上绘制的东西如此简单,对新瓯匠们来说,还只是一幅谜图。那么,今天到西塔下的“一间屋”找“小逅背”爷爷,或许能给新瓯匠们指点迷津。但是,此刻,芦叶儿飞奔来找“小逅背”爷爷,更重要的是告诉他:老亨利的后人来了,他们的到来,对“瓯宝图”和瓯宝来说,凶多吉少!
果然,见到了新瓯匠们的“小逅背”爷爷,没有做任何停留,没有多久,他便出现在东塔下英国领事馆的旧址中,那里,他太熟悉,每一条暗道、每一个入口、每一处出处,他都一清二楚。难怪,当他阴沉的声音出现在亨利和汪楠源对话时的隐秘处时,不要说亨利大吃一惊,连汪楠源也惊呆了。
但是,一看“小逅背”爷爷的身形,汪楠源心里便清楚了他是谁。从小到大,因为继父和母亲的描绘,汪楠源早已经清楚这个身形奇特的“小逅背”和“旺世堂”的各种关系。
此刻,“小逅背”爷爷拄着一根短短的拐杖,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汪楠源迎了上去,想扶住爷爷,但是,从爷爷的手劲中,他分明感觉到这位当年以“矮子功”享誉瓯江南北的耄耋爷爷还是那么的朗健。
汪楠源向亨利介绍说:“这位老人是瓯匠的故友。”
正当亨利对老人表现兴趣,上前想问话的时候,芦叶儿几个出现在了面前。“小逅背”爷爷对大家说:“匠器荟萃是好事,但是,这是中国的瓯匠匠器,很需要和其他地方匠人的交流。因此,还得有劳亨利先生召集一下其他国家匠人带来好匠器一起切磋、互学互惠。”
亨利一听,沉吟了一下说:“这是个好主意,我这边会去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