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不争无尤
原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而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居处选择合适的地方(卑下之处),心思善于沉静,施与(或交往)善于人仁爱,言谈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正是因为不争才不遭受责怪和怨恨。
这一章老子用水来比喻善的品格,所谓“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
那么水又有什么特点呢?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这就又点出了老子的“无为”的立场,不争的表现就是无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我们以前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在这里不争就并非是单纯的不争,它是以“善利万物”为前提的,只有善利万物才谈得上不争,这就是老子思想主张中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争”,另一方面是“善利万物”。
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将人与水区分开来,肯定的是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老子肯定的是水的这种“往低处走”的品质。事实上,水为什么要往低处走呢?因为它受到重力作用的牵引,同样人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约束的。
但是人为什么可以往高处走呢?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种强大的主观力量,驱使着人克服外力的束缚,而追求一种更好的结果,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项根本的因素。
老子告诫人们要向水学习,水是无意识的处下,而人应当有意识的谦卑处下。老子的用意何在呢?
这一章的最后,老子指出“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争才可以全身远祸。
有一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对利益的追逐,就像鸟追求食物,就像昆虫趋光,正所谓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人们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只见到了它的好处,却忽视了它的害处,就如同水中的鱼儿,只见到了食饵,却没有注意到,食饵之中还包藏着令其致命的钩子。
所以老子才说出这样意味深长的话语,夫唯不争故无尤,抛弃争夺之心,正是全身远祸的根本之法。
我理解的不争,就是不能霸道,懂得将利益与别人分享,也就是当代商场上所说的共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