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从开始到结束,相同的轮回周期,不相同的自我感受。今年自己经历的变数太大,年初风风火火的计划全部都没有实现,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换了跑道,换句话说,换了一种生存方式。也许,这种生存方式本是自己毕业时就应该去选择,而到现在这个年龄可能会放弃的追求。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做了怎样的选择,那就这样吧,终将要开始新的开始。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所经历过的大喜大悲、大笑大哭、大幸大难,那就是“前进”。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怎么可能是真的乐观,不管未来会多么悲观,也还要一直砥砺前行。
十年纸间游走的文字,每每读过都声泪俱下,从沉寂、迷茫、痛苦、感伤、释然、堕落、选择、等待、无奈、匆忙,直到现在。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也许这就是时间给自己最好的记忆礼物。其实,一直坚持写作的初衷只是想总结自己,渐渐的变成把摘抄过的句子做个年终梳理,也是想梳理一下这一年所关注的事情,在此就把今年的摘抄语句,汇编成文,满纸荒唐之言。
所谓孤独,可能是一场无人送药的重感冒
很久以前我学会了孤独,然后习惯了;最近几年我淡化了孤独,然后迷失了;如今我真的变成了孤独,然后害怕了。孤独真的很糟糕吗?
我不想去说:“寂寞是一种情绪,孤独是一种境境界。我孤独但我不寂寞。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扛得住孤独,世界才能被你左右。”其实,谁没有大姨妈或大姨爸到访的时候,都总是有寂寞、失落、安静、绝望的日子。有时候,越孤独,越想安稳,想把自己困在一成不变的环境里,以为这就是保有安全感的良方,但内心却越来越充满不安,越不安越痛苦,越痛苦就越感觉孤独,心生莫名的烦躁,感觉前路迷雾重重。
我只想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人来时,不管他身后多么丰盈,早晚也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需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存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自己陪伴自己,更靠得住。”人终要是走出咖啡屋,自己离群索居,独自前行,也是因为自己知道,所谓孤独,不过是害怕孤独。耐住了寂寞,挨过了失落,不经意间,学会了安静,扛住了绝望,如此而已。
曾有朋友对我说:“我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只是努力想让自己过一种看起来有希望的生活,可有时候,还会觉得好难,你不能明白这种感受的?”我便想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有时候,再大的决心和勇气,在现实的种种考验面前也免不了有被难倒的时候。它们就像不时落进鞋底的一粒沙,总是会提醒我们,人生很难,前行不易。
请去相信,逃避和依赖,永远带不来真正的安全感,曾经追求的稳定,也不过是在自我设限。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把自己放置于各种可能性中,像个泥人,不断打碎,再重塑。每更新一次,都难免会伴随痛苦,却也都会遇见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疼总是外界给的,但病总是自己好的。当无法改变境遇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面对它的态度,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让自己心静下来,好好审视现状,知道自己是谁,去学更多的东西,获得独一份的成长历练。如沈玉林在《奇葩说》中所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才叫做成长;做你不敢做的事情,才叫做突破”。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想想生活的压力真的是无法逃避,大城市的姑娘,漂亮的多,时尚的多,但没钱之前你都睡不上;小城市的姑娘朴实的多,美丽的也不少,但也不是你空手就能娶回家的。曾经有个女孩对我说过:“你想找对象,还是先考虑有个房子吧”,我无奈的只能一笑了之。想到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中讲过:“什么叫贫穷。‘贫’就是你当前没有多少钱,你当前的财富状态比较差或者收入比较少;而‘穷’是尽的意思,没有希望的意思。我们当中有多少年轻人是又贫又穷的呢?我们许多年轻人是贫,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年轻,因为你还没有到获取收入的时间。但是我们年轻人有多少是穷的呢,又是没有希望的呢?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可能来自贫穷的家庭,但是你们自己肯定不是穷的,我说你们论斤卖,你们都是百万富翁。那是因为一项资产的现值等于它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从经济学层面来看,其实你们都是百万富翁。”
即便自己不是在贫穷求生存的边缘中,却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困扰里。芳华已逝,虽然不愿服老,但也已到而立之年。有人说:“30岁前,你对酒狂歌,依仗的是自己的年龄与精力;30岁以后,你负重前行,拼的就是自己的抗逆力。”
有时候觉得,成长确实有分水岭。有人喜欢逆水行舟,渴望终点;有人喜欢顺流而下,在乎风景。
有时候觉得,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前嗤之以鼻的鸡汤,现在闻起来竟然还有点香,毕竟都是别人实打实走出来的路。
有时候觉得,中年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很多人错把平台当作自己的价值。你在平台上,还有价值;但是放到社会上,却没有价值。
有时候觉得,三十岁以后,就不能太贪婪,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得不到。人到中年才成名,哪里是什么大器晚成,不过是在填年轻时挖的坑。
但不管是怎样的方式,只要内心认同,就是值得的。真相不可怕,成长也不可怕,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年轻就是一种态度,可能真的与岁月无关。
当然,在一个90后扎堆结婚,80后纷纷离婚的时代,一个早已成为大龄剩斗士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何每次都想去探讨年龄和婚姻话题,也许明白自己可能被、也终将被这个话题变成一个笑柄。如李宗盛在《晚婚》中的歌词:“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
曾经在知乎上有个问题:“什么原因让你一直单身?”最高票的回答是:“我还没找到自己,如何去找另一半?”突然戳中痛点,一个都能经历单身十级考验得自己,学会除了生孩子以外的各种生活技能,却学不会该如何去求爱,去大胆的追求有好感的女孩。
也许,在最好的年纪,爱过一个没有结果的人。后来忘记,云淡风轻,最后再也激不起心里的一丝涟漪了。
可能,人将情感视为宝贵的时光,只有那么几年。若错过,就只是婚姻,只有依赖、生存、繁衍的情爱了。
或许,真的是自己太自私了吧,才一直把目光都放在自己身上。还是希望要嫁给的是爱情,而不是时间了。
就像詹青云说过的:“那曾经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面对过往,我愿自己: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
父母的起点,可能决定孩子的高度
对于没有结婚的自己,可能没有资格去谈论子女教育问题。但是在《极限挑战》中有一个非常扎心的场景让人震撼:一群高三学生站在操场上,他们前面被画上了六道线。节目嘉宾,依次向孩子问出以下6个问题:
1.父母是否都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
2.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4.是否有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如果有一个答案是肯定,就向前六步;如果没有,就站在原地。6个问题下来,一起出发的学生们,有的同学已经站到最前面,而有的却仍然站在原地,彼此相距甚远。同一个教室里本以为都差不多的同学们,却在此刻展示出每个人背后的力量。现实就是,有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身,刚出身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最好的教育,快人一步。而有的孩子则只能通过拼命地奔跑,玩命的学习,付出比别人更艰辛数倍的努力,才可能追上同龄人的步伐,这才是普通人够得着、抓得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生活真的这么残酷,教育的不公时刻隐藏在身边。
我坚信,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就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你混得怎样,你的格局和高度怎么样,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你以为不努力,不上进,只是自己过得不好?你的不上进,也会毁掉孩子。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可能有人会说,就算再努力,对多数人来说,还是要在一所普通的城市里,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或为人夫、嫁作人妇,勤劳奔波,洗衣煮饭。何苦折腾?努力打拼的意义是什么?
是的,这世上,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但这绝对不是拒绝上进的理由。我们之所以要认真生活,用力打拼,是为了成为稍微跟别人不一样的人。自己拼尽全力,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赚钱、有眼界、会思考的人。
曾经有好几次母亲对我收拾三大箱的笔记不屑一顾,有时还会抱怨的说:“有什么好收拾的,不如把这些废纸拿去卖了”。我仍默默的整理这些笔记,因为这是我从破烂学校的专科生努力到成为“双一流”大学研究生的见证,是一点一滴用自己努力留下来的印记。虽然看似没有用处,但希望,让下一代知道,自己是多么努力才取得现在的小成绩;让下一代明白,除了天才那部分人,还有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期待收获的吊车尾;更希望把自己的素养、见识和能力,打赏给下一代。这样,就算自己再普通,再铅华洗尽,下一代从出生时开始,也会有不一样的起跑线。努力,有时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祸及子孙。
正如那句话: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最好的教学,不是让孩子独自行走,是与孩子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现在的人生,就是此前所有选择的总和
作为一个工人子弟的自己,在小地方时,其实想法很简单,践行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安安静静养老。但随着五年时光的飞速流逝,工作时候的艰难和辛酸,总感觉像是熬不到希望的“焦虑者”,又担心自己像西西弗斯,每天都要重复乏味徒劳的工作直到永恒;还担心知识更迭太快,自己竞争力丧失,跟不上时代步伐。同时,再看到一条独木桥式无望的上升空间,以及某些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利益交换,逐渐意识到:我所努力的极限,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承认吧,即使对现状如此不满,却也没有勇气去改变。很多时候之所以没有选择,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因为“贫穷”限制了思维和胆量,不敢拿自己唯一的人生去做对赌的资格。当自己无法立刻改变物质现状时,尝试改变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方式,这种决策思维就是:“比金钱更宝贵的是青年时间、未来空间、成长平台”,只有让自己的决策思维方式不输于那些物质富有者,我们与之的差距才可能不被进一步无限拉大。如果我们受制于目前的窘境思考问题,可能失去的就是潜在的人生发展,这点比什么都可怕。
其实,选择既是放弃。对于手里筹码不多的人,唯有放弃一些,才能得到另外一些。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每一个岔路口,怎么选都能遇到对的人生,什么是所谓对的路,其实真的没有定义。只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失败的担忧,是我们对未来最终极的恐惧。每个人时刻都在选择,选择没有对错,要一直相信,选择从来都对,错的是时间太短,可能结果有成功或失败。但有时候你从失败中获得的乐趣远远大于成功带来的喜悦。这就是人生,一个由你自己,只能由你自己选择的,我们更应该从中找到乐趣,而不是时时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来了,我经历过了,我走了,这就是人生的全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全部。
也不要纠结能留在哪里,只要想好要干什么,就放手去干,在哪里干不值得纠结。无论你选择留在哪里,只要够用心,够努力,这个世界能给你的,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但无论走到哪里,老家总是令人惦记,这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只不过到了今天,在各种资源日益向大城市聚集的时代大潮中,乡愁更像是一封贴上邮票却不知寄往何处的信件。希望一个坚持自己初心的人,终于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巅峰。
有时一直在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当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我放弃这个机会,我会后悔,我不知道这一次的选择,会不会成功,但我相信这是必须抓住的转折点,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不害怕选择,就像不害怕岁月一样,是平凡人的平凡之路。毕竟,没有雨伞的人,要学会奔跑。
未来不可期,但也不畏将来
每个人都会说:“人生不会重启,但所幸未来总是可期。有可期,就值得欣喜。”绝大多数时候觉得一辈子好长,足以留住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然而,现在才知道一辈子好短,那些你从没想过会离开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自己最最重要的人,却在你转眼间便匆匆离去,是自己一辈子都忘不掉的遗憾与悲痛。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有机会一夜暴富、一举成名。有些人,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只是顺水推舟。有些人,成功如眼前的镜花水月,耗尽一生,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名利不过是浮尘一点屑土这样的话,也只有那些真正达到某个位置的人说出来,才具有震撼力。我们谁都希望可以站在某个至高点,用不屑和淡漠嘲笑人间的争逐名利、浮华众生。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然后在无人的深夜,饮一杯苦酒,用自嘲掩饰不甘,假装不想要,小心翼翼藏起那些得不到的失落。
不念过往,就是说不要对过去太过执念。不畏将来,就是说不管将来怎样,都不要有所惧怕。我仍然相信,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只要时间还在行走,每一个人就可以尝试更多的东西,在有合适机会的时候就能起飞。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即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也正如,武志红老师从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那里学到一个思维模型:你就想一想将来死了之后,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那就是你要的人生,就是专属于你的“命运脚本”。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来来回回修改后,目前心目中的版本是08年想出来的“墓志铭”,我愿用此来阐述自己走过的一生:“他,走过一条未想走的路,品尝到百态的人生,写出一本可以读的书”。
最后,就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一首诗歌《The Road Not Taken(一条未走的路)》的节选作为本文结束: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