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吃惊,那天无意中拿起那本书,一口气读了十来页,还读的津津有味。让我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要知道这本书我多少次都没有勇气拿起来,因为这本书确实对我来说生涩难懂。但是那个晚上居然真的看得很舒心,所以我觉得看书是需要缘分的。
第一次读那本书的时候,里边儿有很多内容,自己真的不是看的很明白,后来听身边的人谈论起与之相关的知识,我突然感觉自己顿悟了。隔了几个月之后再拿起这本书,突然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没有那么难懂了。或许这就是几个月的生活给我的历练吧,让我的智慧顿时增加了。
不禁想起上初中时读起《红楼梦》的场景。作为老师要求的作业,读着《红楼梦》觉得太难读了,根本弄不清里边儿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抱着一本170页左右的小书,啃了十来天,勉勉强强弄清了大观园里边儿谁和谁是一家人,宝玉和黛玉是怎样的亲戚关系,宝钗和宝玉又是怎样的亲戚关系。但是等到大学时期,再拿起《红楼梦》读起来的时候,觉得很多故事,很多情景真的非常耐人寻味。
还记得上中学时期老师要求读的那些名著,曾经让我觉得那些书拿在手中都是非常沉重的,觉得里边的文字晦涩生硬,但是十多年过去再读《呼兰河传》,觉得萧红的文字是那样的有魅力,那样的清新、那样的脱俗有特色。所以我想有些书真的是需要分时间去读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人有不同的感悟,想读的书有不一样的感觉。
刚毕业那会儿觉得看专业书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自己的工作变得没有思路的时候,真的翻开这些专业书籍的时候,觉得这些书非常好,非常适合自己,让自己有强烈的读下去的愿望。
所以回想这一系列经历和感悟,现在我认为读书是需要机遇的。有些书如果真的不想读,就果断放下吧。读那些你喜欢的书,或许读着读着,那些你原来不想读的书,也就变成了你强烈渴望读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