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来自于人民,也要活在人民之中。非遗要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继承和创新,非遗要传承,需要年轻人来接棒。为进一步了解中医文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探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于7月5日下午到达位于新乡市的中医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其理论就已基本成型,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实践团成员到达后,向陈列馆管理人员了解了馆内的基本情况,之后又跟随馆长的脚步,参观了馆内的非遗文化墙。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史氏痔瘘传统医药,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新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史氏痔瘘技术起源于1816年,历时二百多年,经历了史氏7代人的一代代传承,不断创新发展,谨遵“医者仁心,诚信技精”的医训,努力为患者治疗病痛。在本次实践的最后,成员们对非遗传承人就非遗项目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非遗传承人表示,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到学校宣传中医药非遗文化,使新一代对中医药有更多了解,使中医药技术和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人文荟萃,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名医辈出。省内传统医药非遗项目中医陈列馆的薪火相传,再次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参观中医陈列馆的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们对中医文化的了解更加充分,为下一阶段探究非遗项目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可行性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只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才能更好地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